第271节(1 / 2)

对于朱高煦不动声色的恭维,朱棣很是受用,不由得笑骂道:“就你会哄朕的开心。”

“王爷这话可不是夸张,皇上为天下百姓所作的一切,也许现在来看不算什么,但是放在将来,简直可以载入史册,名留千史。~”

于谦突然出声,朱高煜这才注意到他的存在,与此同时三杨还有朝堂上其他几位重要的大臣都在这里。

朱棣侧目,虽然表情没有显露出来,但声音里面的愉悦还有轻快,却隐瞒-不了在场众人。

“于卿家你今日如何也学着梁王,变着法的说好话哄朕开心,这可不像你平常的风格。”

要知道于谦可是向来敢于直谏,别说几位王爷,若是脾气上来,那是连皇上都敢怼的人物,从来不见他卑躬屈膝,露出谄媚神色,讨好任何人。

说他恃才傲物也好,偏偏人家就有这个过人之处,能做出常人不能做之事,朱棣惜才,更欣赏他这番傲骨,不为权贵折腰,有时候不得不也避让几分。

“微臣前来禀报的事情,大概也和梁王殿下之前说的事情有些许关联。”于谦有意在这里卖了个关子,吊起了众人胃口,愈发引得朱棣侧目起来。

就连旁边的杨浦都忍不住好奇道:“于大人你向来是爽快人,有话直说,何必在这里让我们等得着急。”

“如今关内迁入大量人口,边关民族有部分融入中原文化里面,以边关城池为中心,并且还在不断迅速向外扩张,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终有一天会彻底消除民族隔阂,实行天下大同!愿所有子民,皆是我大明百姓!”

于谦说的荡气回肠,掷地有声,因为激动的缘故,他的身体都有些微微颤抖,面色红润洋溢着止不住的笑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时的他有多高兴。

众人被于谦的言语感染,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他所描述的画面,天下百姓皆是一家人的画面徐徐在眼前展开,让人神往不已。

“之前在边关建立的城池竟然发展的如此迅速。”朱棣也吃了一惊,饶是泰山崩于面前都不改色的他,此时神情也变了变。

“陛下不知道,这些都得得益于轨道还要马车的修建和完善,如果不是这些工具,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关内和关外的联系,使得两者更为紧密接触,到最后的交融结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朱高煜忍不住感慨,却没想到说出声,正好被于谦听见。

“梁王这话是什么意思?听起来似乎玄之又玄,虽然不太明白,但总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若是于谦生活到现代,那么定会知道,毕竟只有经济才能够支撑文化的发展和人的交往,毕竟没有谁会选择和钱过不去。

· ····求鲜花··· 0

听完朱高煜的仔细解释,于谦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梁王殿下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妙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不知想到了什么,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似乎深受启发。

随着无数百姓甚至包括一些关外游牧民族,都自愿迁徙到了关内,民族隔阂在日渐消除。

虽然之前偶有摩擦和碰撞,可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扩充,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将所有汇聚到一起,重新汇聚融合,草原上的一座巨城已经颇具雏形,并且效果非常不错。

. 0 .......

听完其他朝臣的汇报,朱棣眸中泛起兴味的神色,越发向往起来。

“诸位卿家这么一说,倒是让我有些想亲自去看看了。”

朱棣才刚刚冒出这个念头,杨士奇大惊失色,连忙上前一步道。

“皇上万万不可,如今虽然边关还算安宁,比往年和平许多,也甚少有发生冲突斗争,可边关鱼龙混杂,各个民族什么人的都有,难保不准会有人利用这点从中作梗,危害皇上性命。”

人都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哪怕朱棣圣明也是如此,他在宫中待的实在太久,也想要出去走走。

正好看看朱高煜先前所说民族大一统真实效果究竟如何,关内的几个民族是否真的能在无形中消弭仇恨。

“是啊皇上,杨大人也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有什么事情派手下的人去就是了,何必要亲自跑一趟,而且边关路途遥远,你的身体实在承受不住,若是再有意外,岂不是让微臣担心。”

看着几位肱骨大臣的态度,就知道他们不会同意,朱棣也不想再多言,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些固执的人,顿时神色淡淡,“那就这样吧。”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他心里并未放下打算。才.

第306章

众人面面相觑,只见朱棣一副被人打扰了兴致的模样,笑容都收敛许多,几位大臣很是了解朱棣性格,知道三言两语打消不了他的念头。

杨浦不由得开口道:“皇上年事已高,而草原苦寒,若是不服水土,产生不良反应,实在不利于龙体,若是实在想要了解情况,我等可以前去,愿为皇上的耳朵眼睛,聆听来自四方的声音。”

朱棣就是想要亲自看看,切身体会民族一统,四海八方皆为一家的氛围和盛况,若是派人前去,只是用耳朵听着,哪里有亲眼所见的壮观。

“朕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此事就此揭过吧。”他神色淡淡又恢复如常,仿佛刚才的话只是一时兴起。

见一一零朱棣似乎放弃了打算,杨士奇等人也放下心来,又如常汇报了其他事情,不过朱棣都是兴致缺缺有点心不在焉的模样。

“诸位卿家所汇报之事我已知晓,若无其他事情就此退下吧。”

就在众人陆续退下的时候,朱棣却突然喊住了朱高煜,“梁王留下,朕有事同你商量。”

等到所有人离开之后,偌大的御书房只剩下朱棣还有朱高煜两人,“不知父皇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儿臣去做。”

看着朱棣行为举止神秘,脸上流露出隐隐的兴奋,朱高煜心里已然有了几分猜测。

“老四啊,我希望你能够帮助我。”朱棣也不用尊称,暗自的搓了搓手。

“那群人真是冥顽不灵,我又不是什么瓷器做的,好像磕着碰着就会怎么样,看见他们就无语,出个门还要推三阻四的,巴不得把我一辈子都关在里面,不要出门才好。”

听到朱棣的抱怨,朱高煜顿时哭笑不得,“其实杨阁老他们也是为父皇的身体着想,毕竟边关地区苦寒。”

朱棣翻了个白眼,“活到这个岁数,什么苦没吃过,想当年在成州那会食不果腹的,肚子饿起来差点连树皮都啃!结果这群人倒好,把我当玻璃娃娃似的。”

这个皇位能够坐上去的确不容易,虽然朱棣是从侄子手里抢过来的,并不光彩,但是不能否认他为了这个位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精力。

“父皇说的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