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仔细地打量着杨明脸上的神情,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家里条件应该很不错。”
杨明挑了一下眉:“何以见得?”
“你大概觉得鱼翅燕窝也都是很普通的东西对不对?”
杨明说:“我原来肯定是个厨师无疑,鱼翅燕窝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食材,任何食材,在厨师眼里,都是可以吃的东西,没有贵贱之分。”
王小明笑起来,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我也要能做个你这样牛逼哄哄的厨师就好了。”
杨明看他一眼:“当然能。”
王小明听他这么轻描淡写的说,也觉得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没什么不能成的。
杨明打算做煲仔饭,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拿到罗俊生交的第一笔学费,他就带着王小明过海采购设备去了,从煲仔炉到每一口砂锅,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价钱贵一点不打紧,重要的是材料要好。
王小明发现,大概每一个厨师对工具、容器和食材都有着尽善尽美的偏执,从杨明挑选砂锅的态度就看出来了,每一口砂锅,都要亲手摸过,确保内层釉色均匀光滑才行。
买完锅灶,杨明又去买丝苗米,还非要是今年出的晚稻丝苗米,不是就不要。这天下午,他们采购花了很多功夫,直至天快黑,他们才置办好一切回岛。
王小明惦记着晚上能不能出摊做生意,那些生蚝还都没处理,放到明天不知道会不会坏,还有客人,今天没去摆摊,也没打招呼,不知道会不会等着。
他们刚到码头,就听见熟人说:“小明你还在这里,好多人都等着上你家吃蚝仔呢。”
王小明笑着说:“去买东西了。一会儿就去。”说着将东西从渡轮上搬下来,装上三轮车,拉回家,东西不少,光煲仔炉就买了俩,拉了两车才拉完,忙完这些,又赶着去摆摊卖生蚝,别的东西可以不卖,但生蚝是鲜货,必须尽快处理掉才行。
王小明的三轮车出现在街头的时候,正在吃东西的食客们都松了一口气:“老板总算来了,还以为特意跑一趟要落空呢,走走,上他家吃烧烤去。”
王小明和杨明将摊子麻利地支开来,这边火还没生起来,那边客人就自动自发地占了座,很快就坐满了。
王小明和杨明分工合作,一个生火,一个调配料,直到火生起来,王小明才抽空去挨桌点菜。他一边记着菜单,一边听着客人的抱怨,不断赔笑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我们下午买砂锅去了,明天准备卖煲仔饭,杨明师傅亲手烹饪,有空的话,还请明天过来捧场。”
“明天就有煲仔饭了?”旁边桌的人竖起耳朵听着王小明和客人的对话。
王小明点头:“对,今天就去忙那个去了。全都是杨明师傅亲自挑的砂锅和米,绝对都是最好的,味道好不好,明天大家尝尝就知道了。”
“那我明天一定过来吃。”
“老板,你又在诱惑人了,我本来打算今天吃了你家的烧烤,明天早上就回去的,难道我又要多留半天?”
“杨明师傅出品,绝对是信得过的,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先尝为快啊。”
王小明的小吃摊靠着口耳相传,已经小有名气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吃烧烤和蚝烙,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满足舌尖上的,哪里有美味,那些老饕们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嗅得到,当然,这也多亏了便利的信息时代。来他们小摊吃烧烤的,就有很多来自县里和市里的人,因为他们这算个旅游景点,来吃美味的时候顺便还能玩,何乐而不为。
王家小摊要推出煲仔饭的消息一传出去,就有很多于家美味拥趸者知道了,有不少人还打算专程赶过来吃第一顿煲仔饭。这个连王小明都不知道。
当天忙完之后,王小明和杨明回去开始忙活,忙着洗刷砂锅,买了几十口锅子,都得洗刷干净。刷锅的时候王小明想到,以后刷锅会是一个大工程,几十口啊,这砂锅跟一般的碗可不一样,锅底是会粘上锅巴的,需要泡很久才刷得干净。自己这个老板,请了帮工,却要沦为洗碗工了,还有比这更苦命的事么,什么时候才能请得起洗碗工呢。
自己是不是以后真能像杨明说的那样,能开饭店,到时候就可以请洗碗工了吧,王小明一边刷锅,一边做着美梦。
第二天,杨明没有给罗俊生上课,让罗俊生自己练习。他这个老师学费贵、手艺高,脾气也很大,不好伺候,他说今天不上课,罗俊生也不敢说什么。本来做菜跟读书不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只是这样一来,学习进度就慢了。杨明也不着急,反正该着急的是罗俊生。
罗俊生也不是特别有天赋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得两三分真传,他觉得学着划不来,但是不学更划不来,炒菜水平不提高,就吸引不了客人。更郁闷的是,新学会的菜式推出去,很少有人点,究其原因,还是价钱太贵。小餐馆卖五星级酒店的菜式,有几个会吃呢?
罗俊生学了两道高难度的菜,终于发现自己进入了误区,便考虑着是不是要跟杨明学家常菜。他这边犹豫的当儿,王小明家的煲仔饭早就一炮走红了。
杨明在厨艺上绝对是个天才,一个有水平的厨师,不仅仅表现在能够做好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能将最普通的家常饭菜做得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最快更新
第1303章
罗俊生学了两道高难度的菜,终于发现自己进入了误区,便考虑着是不是要跟杨明学家常菜。他这边犹豫的当儿,王小明家的煲仔饭早就一炮走红了。
杨明在厨艺上绝对是个天才,一个有水平的厨师,不仅仅表现在能够做好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能将最普通的家常饭菜做得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杨明做的煲仔饭种类繁多,除了最常见的豉汁排骨、滑鸡、腊味、黄鳝、牛肉等口味,他还搭配出了各种海鲜饭,香浓多汁的荤菜配上晶莹滑润的丝苗米饭,米饭吸足了汤汁,一颗颗晶莹剔透,散发出诱人的光泽,在文火慢煎之下,锅底烤出一层色泽金黄、脆爽可口的锅巴,那是煲仔饭的精华所在。
一份小小的煲仔饭,集合了米饭的所有精髓,香、浓、软、脆,再配上杨明亲自熬制的老火靓汤,令最嘴刁的老饕们都无从挑剔,每份饭都被刮得干干净净,汤汁也喝得一滴不剩。
王小明家本来是卖小吃,没有主食,饭店的生意还不怎么受影响,现在开始卖煲仔饭,味道好,价格便宜,几乎所有人都愿意上他家去吃煲仔饭,岛上几家饭店的生意就开始受到影响。就是他家的煲仔饭僧多粥少,不一定赶得上,因为煮饭需要时间。因此也带动了烧烤和蚝烙生意,因为客人在等待的时候总不能干等,得吃点别的什么来打发时间吧。
生意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王小明发现光靠自己和杨明两个人忙不过来,不过收入也很可观就是了,一份煲仔饭至少卖十二块钱,就算一天卖出五十份,就有六七百块的毛收入,再加上烧烤蚝烙的收入,每天的毛收入随便都能过千,一个月赚个上万块是件很轻松的事。王小明深刻体悟到凭本事吃饭这句话的精髓,有本事的人真是去哪里都不怕饿死啊。
只是赚钱也是需要代价的,他们整天都围在灶台前打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胜在年轻,睡一觉又生龙活虎了,但时间一长,谁也吃不消。
杨明终于提意见了:“找个人来刷碗,我忙不过来。”现在王小明这个老板几乎彻底沦为刷碗工,剩下的事就只能杨明一个人忙活,他觉得王小明去刷碗简直浪费时间和精力!
王小明看着杨明,呲牙笑:“好。”虽然有些不舍,王小明还是从村里请了个爽利的阿姨来帮忙刷碗,一个月给一千,少赚这一千,他可以学到比一千更多的东西。
王老板的饭店还没开,就已经招上洗碗工了,日子真是越来越美好了。
罗俊生眼睁睁看着店里的客流量少了一半,心里着急上火,嘴角都起了燎泡,终于狠下心来要跟杨明学家常菜。
杨明无所谓,他反正是收学费的,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这天晚上,杨明拿给王小明一叠厚厚的钞票,王小明愕然:“给我干什么?”
“给你还债。”
“这是生哥给你的学费吧,你自己留着啊。”王小明觉得自己没给杨明发工资,已经十分过意不去了,哪里还好意思拿他的钱去还债。
杨明将钱放在桌上:“我拿着没用,先给你用。”
王小明想了一下,便一五一十地数了起来:“一共是两万五,这钱算我借你的,以后有钱了再还你。”当务之急是还高利贷的钱,要是不用还高利贷的利息,那些债务总有一天能够愚公移山般移完的。照现在的光景,这债还起来还是很快的。
王小明知道生命总会有曙光出现,他以为那道曙光会是小弟二狗,只要再熬一熬,等二狗毕业了,就有希望了,没想到这道曙光来得这么意外又强烈,杨明就像他的救世主,照亮了他的世界,让他提前看到了解脱的希望。想到这里,他冲杨明感激地笑了一下:“谢了啊,杨明,真是多亏了你。”
杨明看着王小明的笑脸,脸上表情一派柔和:“早点休息。”
王小明点点头:“嗯,你也一样。”
杨明走了,王小明拿着那两万五千块钱,手里沉甸甸的,心里则无比的轻松愉悦,加上自己这段时间挣的,一共有三万多了,不用多久,他就能把高利贷都还上了。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也不□□全,是先还一部分给高利贷,还是等凑够了再还?先还一点,利息就能少给一些。王小明想到这里,给姓黄的打了个电话,表示可以先还三万块钱本金。
结果姓黄的并不高兴,凶巴巴的说:“我们老板说了,要么就一次性还清,要么就别还,我们懒得给你记账!”
王小明明白过来,对方并不真急着让他还本金,永远都别还才好,好坐收利息。当初王大狗借了对方十万块钱,如今过了五六年,光利息差不多就是本金的两倍了,高利贷赚钱真不要太容易。既然现在不能还,那就先收着吧,等凑齐了再还,相信用不了多久,马上就能还上了。
王小明将钱用一个黑色的袋子装起来,然后用一个蛇皮袋包着,放在杂物堆里,他不敢把这么多钱放在抽屉里,万一被贼惦记上了,直接翻找抽屉,又一朝回到解放前了。明天得抽空上一趟银行,先把钱存起来。王小明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自己还有能存钱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王小明和杨明出去买菜回来,便看见王冰搂着一个瘦高少年的脖子在咬着耳朵说悄悄话,少年看见他们,笑起来:“大哥。”
王小明从车上下来,冲弟弟王二狗笑:“今天怎么回来了,放假了?”
王二狗看着大哥的笑容,略有些恍惚,他很少见到大哥这么轻松的笑,他抓抓脑袋:“没有,我请假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