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样了。
那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能变卖的,那肯定都得拿出来卖。
好歹捱过这一关再说。
看到有部分村民,放下碗往家里跑去。
何大清心里很高兴。
这些人要不就是家里有老物件,要不就是跑去通知亲戚朋友。
果然,这三锅吃食没白费。
效果那叫一个立竿见影。
一是彰显了他的实力。
二是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因为来的,都是各家的主事者,家里没有好东西,他们比“二三零”谁都清楚。
很快,住得最近的一户人家。
那家的女人,拿着一个拳头大的土罐子,屁颠屁颠的跑来。
土罐子上面,还沾着泥巴。
象是刚从地里挖出来。
这妇女说道,“何先生,这是我公公走的时候,留下的几块银元。”
“您给瞧一瞧呗。”
何大清点了点头。
接过来看了看。
罐子里,用油纸包着足有十来枚袁大头。
保存得还算行。
品相那是没得说,得有个七成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这在后世。
价值不大。
一枚能有个八百块左右。
何大清说,“大嫂,每枚一块钱。”
“我给的价钱,绝对公道。”
“就算是拿到城里琉璃厂那边,也就这个价。”
“您看行的话,咱们就马上交易。”
妇女大喜。
这一罐,就值十几块钱。
抵得了多少工分?!
她说,“我不要钱,我想换成粮食行不行?”
何大清苦笑了两声。
他倒是想帮一帮这些人。
可是,一下子弄出那么多粮食来。
那就太高调了。
要是被人举报上去。
上头派人来追查。
他也不方便解释。
何大清说,“大嫂,不是我不想帮您。”
“您看我骑着自行车来。”
“带不了那么多东西。”
“再说了。”
“现如今年景艰难。”
“哪家都没有余粮。”
“这钱您拿着。”
“您自个想办法买行吗?”
妇女没辄。
说道,“那我得往家里,带几碗小米粥。”
“孩子们都饿得不行了。”
何大清嗯了一声,“这个没问题。”
这锅小米粥煮得稀稠适中,够不少人填一回肚子。
眨个眼的功夫。
在众目睽睽之下。
这妇女带着钱和小米粥,喜孜孜的走了。
银元算个屁。
有这些才真叫做实惠。
见状,围观的村民们骚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