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是个花瓶,高约一尺多一点,器形比例得当,整体线条优美
上面绘着不少花果图案。
纹路细腻柔和,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经过他的鉴定。
是一件大开门的好东西。
烧制的年代,应该是明永乐年间。
全称应该叫做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在何大清的传承记忆中。
此物在后世的拍卖价,应该在一个半小目标左右。
那是相当的值钱。
何大清问道,“老太太,这是您的东西?”
“什么来历?”
“怎么卖啊?”
驼背老太太慢吞吞的说道,“是我祖奶奶陪嫁之物。”
“一代代的传下来。”
“说是无论如何,除非遭遇重大变故,要不然都不准出售。
“到了我这一辈。”
“实在没办法了。”
“家里孙子孙女一堆。”
“十几口人呢。”
“缺粮啊。”
一边说着,驼背老太太一边抹眼泪。
何大清点了点头。
对方说的应该是实情。
如非迫不得已。
没人会卖这样的传家宝。
确实可以,一代代的往下传。
可是,天下可怜的人那么多。
何大清就是随身带着系统,拥有那么多物资,也帮不过来。
更何况,他也没兴趣当圣母。
何大清说,“那您这是打算换粮食?”
“还是钱粮各半。”
驼背老太太说,“何先生,我听说您是个好人。”
“价钱您开吧。”
“肯定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对吧。”
何大清有些感动。
瞧一瞧。
这老人家虽然是初次见面。
但是,信任给得很足。
何大清说,“这样吧。”
“我也不瞒您说。”
“这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
“再往后几十年,那可值大价钱。”
“在城里买两套四合院,那都没问题。”
“您可千万别后悔。”
“别怪我坑了您。”
驼背老太太摇了摇头,说道,“老喽,活不了那么久。”
“只要儿孙们能撑过这段时间。”
“我老太婆也就知足了。”
“您放心。”
“这就是一锤子买卖。”
“事后绝不找您的麻烦。”
何大清点了点头,说道,“不如这样吧。”
“我给您两千块钱。”
“外加五百市斤的本地粮票。”
“粮食这东西,您让家里的孩子,去镇上的粮店里取回来。
“行不行?”
驼背老太太一听。
顿时大喜。
五百市斤的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