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关注信件之类的,尤其是那种寄过的陈年旧信。
何大清眼前,就有两封。
都是从西北草原省份一个叫库伦的地方寄过来的,年代约在五十年前,也就是1910年这样。
那时候还是大清邮政。
何大清端详着这两封信。
十分的感概。
少见,还真是少见。
信的正面贴着红条,上面用毛笔写的字体,那是相当端正。
他说道,“小海,这可是好东西。”
“你上哪儿弄来的?”
“叫做是清代快信红条封。”
“从西北草原发过来的快信,近五十年来几乎没有发现。”
“你这属于是填补收藏界的空白了,有一定的价值。”
“咋地了?”
“又去扒拉哪家的信报箱?”
小海尴尬道,“瞧您说的,是我一个相亲对象送的。”
“人家听说我收藏邮票。”
“就讨好我,把家里压箱底的旧信给拿了出来。”
“上边不是有已经盖销的邮票吗?”
“她让我留着。”
何大清乐了。
好家伙!原来是这样!
敢情是歪打正着啊。
人家姑娘本来是好心,想把旧信封上的邮票给小海。
哪里知道,这整个封信才值钱。
在何大清的记忆里面。
这叫做1910库伦寄四九城快信红条封。
哪怕到了后世,数十年以后,都是相当罕见,说是整个天朝仅见此一封
填补了大清邮政快信史。
所以呢,在18年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460万的高价。
一个破信封能拍出这样的高价,谁敢相信?
小海这属于运气爆棚了。
又捡了两个大漏。
何大清问,“小海,你打算怎么处置?”
小海说,“您一封,我一封。”
260“毕竟,没有您的帮忙,我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去相亲。”
“遇不上这样的好姑娘。”
何大清笑了笑,“有道理。”
在电视剧中,海爷手头上,并没有这样的信封。
这意思就是说。
如果没有何大清的介入。
小海手头上多了一笔钱,日子宽裕多了。
根本没有机会入手这两件快信。
想了想,何大清说道,“小海,日后这玩意很值钱。”
“你可别后悔。”
小海说,“不后悔。”
“师父您在我心中,比我亲爹都亲。”
“孝敬您是应该的。”
“您带我发财。”
“我若是没有点回报,那怎么说得过去。”
“这信封您就拿着吧。”
“哪怕日后它的价格涨到天上去,我也不会问您要回来。”
何大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孩子。”
“师父没有看错你。”
“这样吧。”
“等你结婚的时候。”
“师父送给你三转一响,外加一台电视机。”
小海当时就震惊了。
师父这么阔气的吗?
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