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明白,就光顾着傻乐,还要上学,回想过去纯粹是纯粹,可同样贫穷且无知。”
“后来上了大学,经济条件终于宽裕不少,更有甚者可以自己寻条门道赚钱,就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大学四年,这时大抵是相对自由且快乐的。”
“再往后大学毕业上班,收入有多有少,但至少可以说是经济独立了,能够有一笔属于自己的积蓄可以筹划一场年少时念念不忘的旅行,最终却受制于工作而不得自由,只能享受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接着背上房贷车贷,在父辈的要求下和不一定爱着也不一定被爱的对象草草结婚生子,开始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乃至于未来的房子车子犯愁。”
“最后是老年。”
“儿女终于成家,也闲下来了,可照照镜子却发现自己头发斑白已经不复年轻时的光泽,肌体同样衰老,牙口脾胃都没了当年的活力,久经岁月的一把老骨头开始频繁出现或大或小毛病。”
“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
“曾经梦想要踏遍世界,可如今走两步就要喘上半天;想拿个什么诺贝尔奖,可是头脑愈发不灵光甚至开始健忘;想要吃遍天下可是上了年纪没了胃口牙口不好也吃不得冷热酸甜。”
“这就是……”
“普通人的一生。”
[未完待续]
(1/3)
裙:9④⑤9③1705
第133章 命运
==============================
人的一生能够单纯为了自己活几年呢?
恐怕没有吧?
除了生来便含着金汤匙的极少数部分,这世上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几乎都在为他人而活。
小时候是为了父母。
要好好学习,要天天向上,要背不喜欢的英语单词思考不喜欢的数学难题理解不喜欢的阅读理解。
甭说那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不是为了父母,小孩子家家哪儿来的自我意识哪儿来的社会认知?
不少人直到成年都还没半点成型的自我意识,这样的人俗称妈宝俗称巨婴,而更多一部分人也只不过是堪堪觉醒了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完善。
要做什么?
不知道。
该做什么?
不清楚。
得做什么?
不明白。
这就是所谓一问三不知。
所有学生都知道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最后在高考这千万人过独木桥的大型多人运动中击败来自天南海北的茫茫多同龄人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
可没有人告诉他们大学生活究竟哪儿美好了为什么美好。
他们只知道到了大学男生就可以放心打游戏女生就能化妆打扮,男生女生也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不必被当做是名为早恋的败坏学校风气的毒草。
可没有人告诉他们大学生活从来不轻松。
可没有人告诉他们大学真想要达成父母为他们定下的目标那到了大学也依旧要拼了命奋斗。
可没有人告诉他们大学就是微缩的小社会想要出头就不能只死读书还要学会社交学会打点上下学会如何处理人情世故。
他们甚至就连大学该报什么专业都不知道。
所以从头至尾都是听父母吩咐,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可绝大部分人初入大学似乎都会陷入一段迷茫期。
一直以来父母为之定下的目标完成,再没有前进的方向。
直到在大学生活中渐渐觉醒自我意识,才算终于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前提。
可已经失去了机会。
大学即将毕业,即将向应届生们走来的是社畜生活。
朝九晚五或是干脆996,在资本家手下成为被压榨被收割的韭菜,为了票子车子房子奋斗。
然后结婚生子,为了下一代的房子车子票子继续奋斗。
小时候,车房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长大后,车房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儿女在那头。
循环往复,轮回不止。
小时候是父母为了你而努力挣钱,长大了就是你成了父母为儿女挣钱。
或许这从某个角度而言也算是一种传承?
但有时候还是会羡慕的吧?
羡慕那些天生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千金之子,羡慕那些抓住了风口一朝脱离普通人行列的气运之子。
都说要努力。
可阶级固化,可社会内卷化。
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可收获完全没增加甚至下降了。
拿升学来举例子。
清北名校一年只招一千新生。
第一年大家一天都学习八个小时,有个别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学生就考上了清北。
第二年大家一天学习十小时,就又有个别一天学习十二小时的学生考上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