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吉尔吉斯、哈萨克、高丽、蒙古等地,都心甘情愿的让华夏来统治。
用他们的话来说:“既然能让我们过得更好,又何必在意谁统治了我们~々。”
……
小日本撤出了缅甸,抗日远征军在外籍军团进入缅甸之后,便开始在边界布防,监控小日本的动向。
现在华夏根本不怕小日本的反扑,想反扑就弄死他,当然小日本已经没办法反扑了,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能守住接下来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时,华夏的地盘,又扩大了676581平方公里,增加了三千五百万人口。
军管处的成立,就标志着建设缅甸的开始。
种种利民政策,又颁布了出来。
拖拉机、大卡车、掘土机、吊车等等,开始往缅甸运输过去。
公路、铁路、桥梁,楼房……这些都要建设,只有在城市中成功示范了,让缅甸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自然而然,人心所向。
当初,抗日远征军来到缅甸北疆的时候,就占领了一大片地域,然后遭受到了当地缅甸人的反抗。
可是随着洋楼建起,牛羊分配,田地划分,工厂建起,缅甸北疆的人渐渐没有了反抗的声音,日子过好了,谁会反抗?
有侵略者这么善待占领区的人么?
其实,除了少数特殊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大部分国家的人,都是一样的心里,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好。
…………
“你问我,取什么名字?”
唐青宇看着面前的温文尔雅的周先生,皱着眉头想了一下,“不用取了,就叫缅甸省吧。取其他的名字,估计会引起混乱,这么名字有归属感。”
“.「嗯~~~也好。”
周先生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又道:“现在缅甸各项设施都在赶往了,但有一样,还需要办。”
唐青宇把背靠在背后的沙发上,放松自我,缅甸的日军已经退了,大局在握,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还需要什么?”
他想了一会,还真没想到什么。
“你忘了,教育设施,你在吉尔吉斯、哈萨克、高丽、蒙古等地都高了教育设施,怎么这会倒是忘了?”周先生微微一笑,一对浓眉下的明亮眼睛,看着唐青宇,提醒着对方。
“哦————”
唐青宇恍然大悟,我说这么感觉少了什么东西呢,原来是这个,“教育设施肯定要高,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全部都要跟上。让他们学习华夏语言,从(好了好)下一代消除缅甸的根基。”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住二层小洋楼,想要比较富裕的生活,必须让他们自己的孩子上学。
“缅甸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自然要把农业大学给搬过去,以发展农业为主,还有矿业大学也搬过去,学习怎么采矿。以后农作物要严格把关,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要做的公正、公平,缅甸的百姓与我们的政府同时得到实惠。”
唐青宇不自觉间,又掏出了雪茄,慢慢点上,组织语言,“政府抽两成,剩下的都是百姓的,遇到天灾人祸,我们给予补偿。”
“至于矿场,一定要把关好,他们可以拿高工资上班挖矿,却不能让他们碰,这是我们今后的一大笔收入来源!”。
第917章 土地开发,教育设施
缅甸圈地的事情,正在持续发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因为第一批去缅甸的人,都划分到了山头,也探查出来的铜矿、翡翠矿等等。
这巨大的诱惑,让人确实头脑发热了起来。
谁不想发财呢,谁都想发财。
虽然缅甸局势没有稳定,但是,有军管处还有武警在维持治安,大部分情况是安全的。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华夏大地,自然有不怕死的存在。
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钱,很多人壮着胆子,去报第二批的名。
当然,除了圈地的,还有一批商人,也开始活动了起来。
这些商人用后世的词语来讲,就是开发商,包工头。
唐青宇掉了一大堆官员过去,组建了缅甸省政府,处理民生问题,其中就有房屋建设项目。
他们选择了原来的城镇,强行推倒房屋,将地盘卖给了这些商人,由这些商人进行建设,当然要按照政府的标准制度才行,否则不会通过,还会强行拆除,继续重建。
所以,这些商人自然不敢偷工减料,他们可是要赚钱的,偷工减料而导致重建,那可是亏大了。
不过,他们建的房子,不是070卖给缅甸老百姓的,而是政府出钱建的。
本来,唐青宇是不想施行开发政策,只是缅甸要大兴土木,需要很多钱,也需要很多人,自然不能他出人,干脆还是施行了开发政策,其中的环节改了一切。
一来,这样的政策,可以让一些开发商挣到钱,也能让华夏的包工头挣到钱,二来,解决人手问题,而且建筑工人的工资待遇也解决了。
至于工人,自然是华夏那些来淘金的,还有缅甸当地的居民,一个华夏建筑工人,带领两个当地的建筑工人,教授现在的建筑技艺。
这样可以确保华夏建筑工人有钱赚,缅甸的当地建筑工人有一定的建筑,而且参与建设的缅甸建筑工人,还能分一套接近两百平米,带前后院落的二层小洋楼。
这是唐青宇,特意安排的,就是要缅甸人知道,跟着华夏,待遇可是非常不错的。
此外,缅甸的学校建设,也在实施之中,教育人才也在华夏内地招募之中,待遇方(beea)面也有所提高,还包分配房子。
其实,唐青宇没指望多少人参加这个招募,因为现在比不以前了,以前动荡时期,有很多热血知识分子,自然会踊跃参加。现在华夏一统,人民安定,知识人才肯定要追求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