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节(2 / 2)

谁也骂不赢谁,谁也没有占到谁的便宜。

当然!真要在矮个子中挑侏儒的话....

这个过程中,最倒霉的当属那些远道而来的远征军。

就一个原因。

语言不通。

他们是能说华国话,但是华国话,用一个坑坑洼洼来形容最为恰当。

平时双方耐心交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此时可是双方对喷。

众所周知骂战那都是谁的气势足谁占优势,谁的嗓门大谁占理。

这个时候谁给他慢条斯理地讲道理。

远征军一句话还没有阐述利索,这中间的时间已经足够讨伐队这边从头到尾把他们数落一遍。

等远征军这边憋着脸红脖子粗骂出三句话,讨伐队这边已经由内而外,再从内到外把他们深度剖析了两遍。

远征军那个气啊。

胸中有沟壑,腹中有乾坤,可奈何嘴巴不利索,跟不上他们此时翻涌的情绪。

当然...

逼急了他们后,结果只有一个,他们直接用自己的语言骂了出去。

“@#¥¥¥@@#&&@.....”

“*&&&****##@@&&.....”

一连串经典国粹,字字不重复,可以说就这一番怒中爆发,绝对展示了他骂战的最高水平。

可是然后呢....

哪怕是指着对方说要把他的祖坟刨了。

那又能怎样?

正如此时某处战场,面对远征军叽里咕噜三分钟,讨伐队的某位刚打完一梭子子弹的作战人员,趁着更换弹夹的功夫,好奇对着旁边的战友问道:

“那个...你知道他们刚才在说什么吗?”

“好像是说让我们别打了,他们要投降。”

听见这话,这人瞬间义愤填膺起来。

“什么?投降?想打就打,想投就投,给他们脸了。”

旁边同样刚把弹夹打完的人也是连忙附和道:

“就是,现在才想投降,晚了,以他们的罪行,千刀万剐都不足为过。”

........

自己发挥出了生平所学,结果换来的却是对面不屑的鄙视。

面对这种情况,就问气不气人。

远征军:“不气人.....才怪!”

话--对面听不懂,那么他只有用手中的枪,用实际行动来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

这也就导致了战场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怪异的一幕。

留下来断后的队伍,本来是分配给地位低人一等的分教教众,结果还没等分教教众把人选出去,那些受不了刺激的远征军却已经嗷嗷叫的用行动表示他们自愿认领断后的任务。

由此可见。

有时候掌握一门外语,还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

第975章 溃逃的使徒教

而分教的教众看见这一幕。

他们还能说啥。

啥也没办法说。

只能在心里默默赞一句好人啊,然后顺便把撤退的步伐再加快了两分。

而讨伐队。

面对嗷嗷叫前来送死的远征军,那肯定不会客气。

玩笑归玩笑,虽然不知道对方在叽里咕噜说什么,但是单从那猥琐中又带着一点傻气的表情,便已经可以判断出对方肯定没有憋什么好屁。

新仇旧恨,此时正好一起算。

哒哒哒哒哒哒....

“冲冲冲....”

“给我死死地咬住他们,别让他们给我溜了。”

“注意留下一些活口,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像头目的人,别什么人都杀,没准还能从他们嘴里挖出不少消息。”

此时要说最操心的绝对要属每个作战队伍的领队。

又怕自己的队伍伤亡过多,又怕赶不上进度耽误了后续计划,可队伍前进速度快了又怕一不注意搞成了深入敌后,甚至当队伍杀疯了的时候希望留下一些活口。

好在,有支援队从后绕行,打了使徒教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已然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使徒教又下达了撤退指令,多方因素下,就是使徒教众某些被挑衅急红了眼想要拼命,在这种溃败的大局势下,也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

至于想要重新凝聚兵力形成战斗力?

在势如破竹的讨伐队面前也更是想都别想。

唯一能做的便是一退再退。

于是....

便有了使徒教从亚安开始溃逃,一路逃到了颖经县,颖经是使徒教总部所在地,使徒教本想在颖经组织一场反击,结果却被从旱源斜插上来的支援部队,把溃败的阵型打的更加凌乱了几分。

见此!使徒教内哪怕之前头破血流也要主张主攻的人,此刻面对这一幕也瞬间闭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