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2)

同时远离了老赵几步,冷哼道:“我让你上班时间别看直播,还不听,我管不了你,台长还管不了你吗?”

老赵张着嘴,一脸震惊。

他没想到……

何明远这么快就把他给卖了。

咽了口口水,他连忙说道:“台……台长,你听我解释,我……我我……”

正在这时。

手机屏幕里,又传出了秦牧的声音。

“确定了东非大裂谷就是不周山,位于昆仑山之北,也就是说,昆仑山的范围,我们还能继续缩小。”

本想要训斥几句的黄清忽然一愣。

“秦牧开直播了?昆仑山在哪?怎么还跑非洲去了?不周山是东非大裂谷?”

短短几句话,就把他听的一脸懵逼。

……

燕京,研究所。

会议大厅里。

秦牧没有详细解释不周山的问题。

如果要讲的话……

恐怕今天这堂课,就讲不完了。

上古神话,恢弘浩荡,彼此交互,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他果断跳过了这个话题。

引得弹幕一阵怒骂。

纷纷说他没有学术精神。

“讲话讲一半,兄弟们接下一句!”

“一点学术精神都没有!我都打算猝死听你直播了,你居然就不讲了?”

“不周山的地理位置,按照山海经的记载,的确是在冀州之南,东非大裂谷附近。”

“……”

看着这些弹幕。

秦牧无奈地摇了摇头。

接着讲解了起来:“其西北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曰不周,也就是说,昆仑山,在东非大裂谷的东南方向。”

随后,他又再非洲陆地上,缩小了一个范围。

到了这个地方,昆仑山的区域,直接缩小到了非洲北部。

“而在大禹治水的原文里,也记载了一个地方: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在昆仑之北。”

“大禹曾经在这里杀了相繇,因为它的鲜血洒落,使得该地区不生五谷,就位于昆仑之北。”

说到这里,秦牧看向了讲台下的众人,问道:“大家在非洲北部搜索一下,有什么地方,是不生五谷的?”

下方立即有个全球气候学教授,回答道:“撒哈拉沙漠。”

没错。

在非洲北部,有一片巨大的沙漠。

极为干燥。

别说五谷347了,连水源几乎都没有。

秦牧点了点头:“有地质学家曾经对撒哈拉沙漠进行碳同位素测定,以及气候环境测定,在数亿年前,在这一片区域内的气候环境,并没有如此干燥。”

“当时偶尔有雨水降临,但却没有任何植被生长,和大禹治水记载的这个地方,几乎完全契合。”

“至于为什么相繇的血,能让这个区域五谷不生,大家可以仔细思考思考。”

“而我们回到关于昆仑山的描述: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秦牧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句话。

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流沙之滨,指的就是远古时期的撒哈拉沙漠,当初这片区域,因为相繇的鲜血,所以变得一片荒芜。”

“赤水之后,其实指的就是红海,山海经成书的时候,已经历经了女娲补天时代,板块分裂,所以形成了当时的红海。”

“黑水之前,指的则是尼罗河!根据地质测定,这条河水,曾静静流淌了数亿年,并且在华夏文明湮灭后,还曾哺育过数个文明!!”

“根据这四个坐标,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推断出,昆仑山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秦牧的手指,指着黑板上的一处。

这个地方,被东非大裂谷,红海,尼罗河,撒哈拉沙漠这四个地方包围着。

讲台下。

各领域专家教授的目光,都看凝聚在了秦牧指着的这个地方。

推演了这么久,从最初的板块陆地里不断寻找缩小范围,终于找到了昆仑的位置。

而秦牧推演的过程,他们全程一起论证。

可以说……

没有任何问题。

结合山海经,以及现阶段全球地形状况,这个地方,极有可能,就是山海经神话中的昆仑山!

“这个地方到底是哪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浮现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直到……

古生物研究学领域的权威,孙智清猛地站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