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虎山跟前,你卖阴阳图,还卖十两金子一副……
温华也是呆愣在原地,咽了咽唾沫道:“一百张图,卖一千两金子?”
陈长生点头,又加了一句,道:“每剩下一副下来,功课加十倍。”
噗通!
温华直接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鱼北瑶走过来安慰,“师兄,别担心,一定会卖出去的。”
轩辕青锋确是面色平静,在她看来,这些阴阳鱼,的确值得一千两金子。
只是,她家中见过无数的武学密藏,再加上天赋体质,要了也没用,自然不曾开口。
叮嘱两人后,陈长生便跟着轩辕青锋前去徽山。
这里距离徽山有十几二十里,一般(cgec)人的脚步至少也要三四个时辰,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轩辕青锋恍恍惚惚,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
有她引路,徽山自然畅通无阻。
然而,直到来了徽山,都已经到了客厅,这人居然还是没有提出他的来意。
这时候,陈长生再度开口道:“不知令尊在何处?”
轩辕青锋睁大眼睛,不敢置信看着他:“你真的是想要见他?”
陈长生目光一闪,“有问题么?”
轩辕青锋紧蹙眉头,没有说话。
陈长生却道:“在我看来,这座徽山也就你父亲值得我见见。”
闻言,轩辕青锋思索片刻不得其解,只能无奈点点头。
不多时。
一位青衫中年人,风姿矍铄,慢慢走了进来,语气不温不火道:“听小女说,有位兄台想见敬城?”
看到轩辕敬城的一瞬间,陈长生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忽然他笑了:“果真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
“在下陈长生,自海外而来,路过剑州,观敬城兄诗词当中蕴含浑厚大气,特来一见,顺便想要一场学术之辩。”
轩辕敬城闻言点点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长生兄客气了。”
陈长生直接开门见山,道:“不知敬城兄以为,当今天下该行何制?”
轩辕敬城手捧书卷,略微思索着道:“克己奉礼,仁爱世人。”
陈长生再问:“如何仁爱?”
轩辕敬城有些意外看着陈长生,然后,他便见到陈长生丹田之处,有浩瀚气机弥漫,恍惚间有位和天地共鸣、与道合真的小人吞吐天地,正在不断凝实、进步……
他微微一愣后,站起身来,拱手道:“原来是陆地神仙当面,敬城却是失礼了。”
陈长生微微一笑,却是坦然而受。
轩辕敬城重新座下,思索了一会后,若有所悟,道:“原来长生兄是为道而来。”
陈长生轻轻一笑,“既是为理,也是为道,人说读书读到了火候,可以立地成圣,敬城兄的境界离此也不远矣,望能让陈某不虚此行。”
“所以陈某今日所在,既是为了道理,也是为了道行,若能和敬城兄轮道一场,明了道理,增长道行,便是此行最大造化。”
轩辕敬城深深呼吸,道:“长生兄已入陆地神仙,再进步便是巅峰,将要飞升成仙地步,我观长生兄据此巅峰也是不远,何必假托他人之力?”
陈长生摇了摇头道:“所谓,道不辩不明,陈某所行,在于博百家之长,见唯一真道,非假手他人,而是求得灵机。”
轩辕敬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敬城便惭愧的应下了。”
然后,他背手而立,“所谓仁爱,先是教化,首教天子,天子以教庶民,人心向善,仁人爱人,便能天下大同。”
陈长生目光闪动,“若教不能教?”
轩辕敬城闭目道:“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
陈长生道:“人性本恶,须以教化训之,可为此理?”
轩辕敬城道:“人性本善,生而有恻隐之心,并非驯服,而是导向,子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陈长生点头:“这可是佛教言论?”
轩辕敬城道:“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是一家人,教义皆为导人向善,儒家曰仁,佛家曰觉,道家曰性,都是人本身一点灵光,以此修行,便是人间正道。”
善恶之分,无须继续争执,他要的是灵机。
陈长生微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而是问出第二个问题:“敬城兄对于张居鹿的科举制度如何看?是利是弊?”
张居鹿,离阳王朝当今首辅宰相,文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是治世之能臣,尤其是前不久谏言,言科举制度,以八股文为朝廷选材,可谓是给天下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条朱衣之路,事虽然还没落在实处,但依旧引起了不小的震荡。
这科举制度,无疑是对从古至今的世袭罔替,世家专政的国体,要造成重大一击。
对于此问,轩辕敬城思索了半盏茶时间,才道:“张居鹿之政,虽为天下寒士开辟从所未有大道,可若用八股文选材,实难有大造,是否对天下有益,此时尚不可定。”
陈长生笑道:“我倒是认为此政必推行。”
轩辕敬城道:“此政能帮助皇权削藩,以解千年来的王室世家专政,皇室推行,也是必然。”
陈长生道:“所以张居鹿推行此法之时,也是其九族被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