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2 / 2)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科学之路,我是主持人徐欣。”

“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很多宇宙飞船的动力引擎都是采用等离子电推进技术,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火箭推进器的发动机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点…...”

“本期的节目主体,讲解的便是那令我们神往的未来能源使用方式--等离子电推进技术。”

随后。

一番开场白述说结束。

主持人徐欣继续说道:“这一次,为此,我们节目组专门请来了龙国国际能源计划执行 中心的专家主任、及总工程师,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周承福老院士,为我们大家讲解等离子电推进技术,大家热烈欢迎周承福老院士前辈!”

啪啪啪!

在主持人带动下,现场的观众们鼓动了热烈的掌声。

从演播室的幕后走上了台前,两鬓斑白的周承福面带微笑地向观众们点了点头,随后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坐在了沙发上。

这些天来,他在上京开研讨会,正好碰到了《科学之路》栏目组的邀请。

一个是老同学关系,盛情难拒,他也就答应了。

第二是江烨的电推进技术没有完全展现,他们研讨会也没必要开了。

再一个,毕竟是给大众科普江烨所做的事情,还是有意义的!

周承福很快说道:“现阶段,全球各国所使用的都是化学推进的方式,也被我们称‘吃得多,干活的效率却不高’”

“嫦娥五号就是典型代表,它的第一级装有2075吨液氧煤油推进剂,一旦发动机点火,它可以在2分34秒内全部‘喝’完这些‘饮料’,高温气体以2900米/秒的速度喷射,却仅仅够将47吨的有效载荷送上月球。”

“在全部能够产生的3500吨推力中,很大一部分被用来‘拖’起火箭自身和2000多吨燃料,所以它的‘比冲量’并不高,只有300多秒,表明了它的推进效率的低下,这就是为什么要将一个质量很小的人送上太空,却必须使用一枚巨大火箭的原因。”

先让大家了解现阶段的能源使用情况,周承福这才开始进入主题。

“所以,在未来,会有两种动力方式会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一是江烨现在正在研究的等离子电推进技术。”

“其二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徐欣:“我记得江烨一开始就是打算采用核聚变技术来当动力引擎,后面好像因为找不到铀矿,所以改为了等离子电推进技术。”

“这样看来,可控核聚变技术肯定优于等离子电推进技术,是这样吧?”

周承福摇摇头,说道:“这要看你飞船要干什么!”

“简单来说,如果只是在太阳系内活动,那么等离子电推进技术更适合,但要进行星际旅行,飞出太阳系甚至银河系,那么可控核聚变更加适合....”

长篇大论的科普完后,徐欣立马故作惊呼接话道:“那么江烨是要飞出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可现在他又改为了等离子电推进技术,对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分析吗?”

周承福:“他很可能计划在飞船建好后,再去建造可控核聚变动力引擎,无论是在地球开采还是去月球、火星、木星,都有可能,他最终的目的应该还是要飞出太阳系。”

“至于动机,那说法就多了,我就不多分析了。”

徐欣点点头,“那江烨昨天晚上的等离子电推进技术理论部分,对你们有什么样的帮助吗?”

周承福转身看向后方的大屏幕,上面正直播着江烨的一举一动。

他目光略显狂热的说道:“我先说结论,再说过程,他昨天的技术理论部分,虽然只有开头一部分,但经过我们跟进学习以及验证后,完全证实思路没问题,最终成功的几率也很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