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本的买卖,李霄寒可不愿意去做。
有这个功夫,李霄寒更愿意与已经拥有着一个完整国家的皇帝交易,就算内部问题多,也总好比从零开始打下一个国家吧?
不过。
现在也没有办法,只有将就着用了。
“还请仙师提问。”
“你认为........大汉帝国如今的弊端是什么?”
沉吟了片刻,李霄寒开口说道。
自己知晓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自然已经知道了最准确的答案,正好考量一下他对天下大势的眼界。
“弊端吗?”
赵兴认真思考着,他与童渊学艺,侧重的是兵法谋略方向。
但是,因为继承了大秦的遗志。
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化,也是遗志关注着。
“回禀仙师。”
“兴认为,大汉帝国如今的弊端,乃是土地兼并不断尖锐,地主豪强都拥有 着自己的兵马。”
“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
“同时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
“并且因为黄巾之乱,大汉帝国下达了自主募兵的命令,兴认为接下来将是群雄割据的局面。”
“.........”
赵兴侃侃而谈的说道。
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的确有两把刷子。
就连李霄寒都要为之侧目,不愧是继承了秦始皇嬴政血脉的后代,光是这份眼界,就已经是无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境界了。
这小子,有值得投资的资格。
虽然没有说全,但也讲述的七七八八了。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
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
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
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
如此一来,等于宣告大汉帝国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