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1 / 2)

唯一的差距。

就是能够猎杀多少匈奴人,以及己方损伤的大小了。

暂且不提王贲、蒙恬、李信、内史腾、杨再兴等人强势的能力。

就说秦卒的战斗力吧。

他们可是被称之为‘虎狼之师’的军队。

“虎狼之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如虎一般凶猛、狼一样冷酷严明的军队,比喻作战军队的战斗力之悍勇和顽强。

而战国时代的秦军,就是这样一支勇猛并让人望而生畏的军队。

史书记载秦军打仗时,经常是光着膀子,拿着短剑,左手提人头,右臂夹俘虏,以这样一种生猛的战斗方式砍瓜切菜般的去追击敌人。

秦人素以骁勇扬名。

但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私斗成风,制度落后、混乱,秦人的战斗力大部分消耗在了内部。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将士们凭借军功即可封爵,负伤还有补偿,秦国的兵卒也是按照斩杀敌人的数量来获得封赏,所以秦国的军队有动力。

只要拿着人头立了功,就能够升官领钱,俘虏擒回家就是自己的家奴,将士们靠英勇杀敌就能有吃有穿有地位,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秦国的士兵经常身上挂着几个敌军的首级,还在拼命追杀着敌人,杀敌到一定数量就可获得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不用再当喽啰了。

所以秦国的军队只要一听说要打仗,那是格外的兴奋与激昂。

反观六国,为了自保,争相赂秦。

六国士卒只要一听说要打仗,立马就变的愁眉苦脸了,因为即使他们胜了也没有什么好处,功劳都是将军的,败了非死即残,最多是遇到个好点儿的将军把自己的赏赐分给手底下的士兵。

这样的士兵纯粹是为了有口饭吃才进入了行伍。

他们的战斗力自然强不到哪儿去。

一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再一次反映出了秦朝军队当时极强的震慑力,这支军队最终用生猛的战斗力夯实了他们虎狼之师的威名。

“这倒也是。”

“........”

对于嬴政的说法。

李霄寒不可否置,也是采取赞同的态度。

匈奴人中,可堪一用的人才几乎寥寥无几,论武艺不是杨再兴的对手,论统帅不是王贲、李信、蒙恬、内史腾的对手,论人数和悍勇程度,更不是大秦士卒的对手。

除非突然天降陨石。

直接把秦军主力团灭了,要不然李霄寒实在是想不到,匈奴究竟要怎么赢。

“你来的正好,我刚好也要去大秦时代玩一会儿。”

“..........”

“..........”

听到李霄寒的话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