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谦道:“要是真的忠顺,就应该放弃非分之想,上表就藩。”
黄应安却赞同姜英的说法:“殿下,请您慎重考虑年后的举措。眼下皇上已对殿下有了防范之心,若是再给皇上以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印象,对殿下而言,得不偿失啊!”
太子冷笑:“父皇不过是要平衡罢了,让我和忠顺兄弟相争,最好争的头破血流,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我厌倦了他的这种把戏。我做了二十年的世子和太子,我做够了……”
“请殿下慎言!”姜英急制止道:“小心隔墙有耳!”
太子不悦道:“殿内外都是自己人,需慎言什么?”
方从谦也劝道:“殿下蛰居深渊,一旦龙飞九天,定然君临天下。到时候我们愿附骥尾,也好流芳百世。”
太子浅笑,端起酒杯,祝祷:“愿父皇万寿无疆!”
这几个心腹相视一笑,都举起酒杯,“恭祝皇上万寿无疆!”
推杯换盏过后,太子忽然问道:“如今贾珍在做什么?”
前任兵科给事中李玮忙回道:“贾珍今早就去礼部关领春祭赏,路上和贾雨村说了一会儿话,便回府去了。”
“果真回府了么?”太子笑道:“说不准他也如李兄你一样,在外头养了大的小的呢!”
方黄姜三人都附和着大笑。年前有御史弹劾李玮行为不端,有失朝廷体面,都察院已然查实,他竟罔顾人伦,在外头包养薛王氏母女二人,一时朝野大哗,若不是太子力保,此刻他已经削籍为民,甚至流放三千里了。
李玮虽然保住了头顶的乌纱,但声名尽毁。好在太子念他往日辛劳,在东宫随便安排了一个侍卫执事。眼见他们个个升官,唯独自己遭此厄运,心中极为不平。他愤恨的怀疑,也许就是姓方的故意漏掉了那份弹劾他的本章,要不然,怎么会闹到人尽皆知?
他面上谦卑,心中却在冷笑,“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回殿下,贾珍这个人,极为谨慎小心,卑职一直跟着他,亲眼看到他回了宁国府,便没有再从大门出来。”
黄应安笑道:“贾珍月初便告了假,一向只待在府内的,或许去宗祠,或许去荣国府,天天如此。没什么奇怪的。”
方从谦嘲讽道:“此人无甚远略,只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太子殿下大可以放心了。”
太子在高台上点点头,“太子妃往日请了个带发修行的女尼讲经,这贾珍上次只在我东宫见过一次,今儿太子妃又打发人去牟尼院去请,却得知那女尼早被贾珍以三千两银子买了回去,还声言说去做家庙的住持。”
方从谦大笑道:“欲盖弥彰!”
黄应安也笑道:“想不到那女尼只到殿下的东宫来了一趟,便身价百倍了!那贾侯爷的嗜好果然与众不同!”
方从谦看了一眼李玮,“当与李玮兄弟不相上下!”
太子等都齐声哄笑。
李玮只得仰着脖子喝了杯中残酒,掩饰自己的尴尬和恼怒。
东宫静园。太子妃一袭宫装,问身边的小太监,“太子殿下还在会客吗?”
小太监回道:“眼下只有方大人、黄大人和姜大人陪着。”
太子妃神情幽怨,“恐怕那琪官也在吧?”
小太监摇摇头,“回娘娘的话,没见着琪官。听说是告假回乡了。”
太子妃眼中闪过欣喜,马上就要摆驾前殿。
可刚走到殿门,又听说太子命人传戏。太子妃只得轻叹一声,“咱们回吧!”
她身边的宫娥劝道:“娘娘,奴婢听说太上皇的旨意,宫里的娘娘过了年可以回家省亲的,您为什么不回家散散心啊!”
太子妃啐道:“你以为省亲是谁都可以的吗?”
另一个宫娥道:“不是说只要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就行吗?外头不少人家都在修园子,建别墅,就为着这事儿呢!”
太子妃笑道:“你们知道什么?我父亲自诩诗书传家,可没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宫娥不解道:“怎么会是虚热闹呢?”
太子妃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她才说道:“要是我父亲要建省亲别墅,我便会让父亲将修园子的钱捐给朝廷。如此,在皇上心里有个好印象,岂不比省亲一百次更有意义?”
皇家刻薄寡恩,园子修的越好,就越被惦记。瞧着吧,领悟不透这点,回家省亲的时候竞相奢华的,难免会遭秋后算账。
岂不闻当今圣上抄家天子的美名?
……
忠顺王府,王爷正大发雷霆,“琪官呢?快给我去找!”
嘶,某个风华绝代的……男人!
第一百五十三章元妃省亲之上
腊月二十九日,年事各色早已齐备。次日,贾珍与尤氏、可卿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与荣府众人一道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回宁府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别院宗祠。祭祀已毕,尤氏并可卿往荣府而来。到了老太太正室,行过礼,尤氏笑道:“老太太,请您赏些体面去我们那边坐坐。”老太太道:“你们的心我领了,但府里预备娘娘省亲,昼夜不闲,不便去你们那儿搅扰。你只叫惜春回去,她们姊妹有愿意的,也一起去热闹热闹吧!”
惜春挽着黛玉的手,“咱们去吧?”
黛玉笑道:“你和嫂子回家吧,明儿我再向哥哥要年礼。”
于是尤氏等转回宁府。
贾珍才料理妥当柳条巷外宅诸事,又安排了薛姨妈回去与宝钗团聚。
到了宁安堂上,尤氏惜春领着诸女进来。贾珍看着一屋子莺莺燕燕,丹田中涌起一股豪情,笑道:“这一年辛苦,我先谢谢你们了。”说着,长揖到底。尤氏等不敢受。晴雯三姐一左一右拉着贾珍,将他按在座上,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阖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各自归坐,又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众人方才散出。
贾珍教各取了一些,送到栊翠庵。门口一个小丫头见着贾珍,忙跑了进去,“姑娘,老爷来了。”
里面听妙玉啐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姑娘姑娘的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