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通过运河把这粮食运到河北大地轻而易举,这个运河早就被万宽疏通得极为流畅,要不然这河北的塑料磁器也不可能通过运河输往天南海北.
万宽自从来到河北之后就步步为营,,,,一方面进行工业革命,另外一方面打通交通,而等到粮食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之后,万宽就开始发力了.
到时候工业革命的规模一旦扩大,那所带来的经济规模那也是突飞猛进.
而只要有米粮,再说万宽根本也不怕那些世家对自己掣肘.
而且只要万宽能把握住海运这条航线,米粮就会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些地方粮食就是...吃不完,但有些地方粮食就是...不够...吃.
而只要万宽能稳定把南越耕地变成自己的后粮田,那整个大唐都不会再被世家把持了.
到时候耕地不值钱了,世家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衰败.
再加上科举制度逐年兴起,朝堂当中的世家官员也会越来越少.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世家悄无声息之间就已经衰落,就算世家想要拼死一搏,凭借着朝廷超凡脱俗的武力镇压,世家翻不起任何的浪花.
而万宽想通之后,直接写信给李世民,要求扩大作坊的规模.
而长安的李世民收到书信之后,思考良久,一直到深夜,才给万宽回了一封信.
信中只有五个55大字:你可有把握万宽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比自己还犹豫,万宽也没有给李世民回信,直接把一百个惊雷装在盒子里面,派重兵运往长安.
而身在长安的李世民收到个惊雷之后,便明白了万宽的意思.
惊雷炸响,一往无前,万宽从来都不做事,一百个惊雷到收,那李世明白了万宽的果决,李世民欣慰不已,自己的儿子比自己还要果断,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收到一百个惊雷之后,世民直接交给了自己的百骑司保管,顺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靖.
而李靖长出一口气,看着外面泛黄的树叶和悠悠转凉的天气,李靖知道离自己出兵的日子不远了.
天气悠悠转凉,整个长江以北全都是一片萧瑟之景.
而这个时候,长安北面的关内道却频频调兵,不少辅兵都接掉命令要到关内道集合.
各个权贵之家都会派自己的亲卫,也有不少富家子弟参到军队当中,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当今皇上要做什么关内道集结,剑指突厥,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猜到.
而沉寂了三年的李世民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獠牙,北面突厥那头猛兽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
十月初九,河北以北的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直接派使者来到长安,愿意归顺大唐.
李世民直接接待了突利可汗的使者,并赐下丹书铁卷,赐突利可汗为辽东王,归大唐管辖.
而这个消息传到阴山以北,突厥颉利可汗震怒不已.
突利可汗乃是他的侄子,本来是上任可汗的亲生儿子.
但是上任可汗死了之后并不是儿子继位,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而那个儿子只被封为小可汗,发配到辽东之地.
而颉利可汗担心这个小可汗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便处处敌对,不给他任何机会.
而突利可汗也是万分无奈之下终于归顺大唐,而此刻李世民觉得突厥灭亡的日子也该到了.
大军集结,趁着秋天末尾,朝关外进发.
李世民的计划是先避实就虚,攻下几座城池,到那个时候等到突厥人反应过来,大唐至少也要先占据有利地形.
悄无声息之间,朝堂上武将几乎一扫而空.
李靖,李道宗,张公瑾,柴绍,张宝相,李绩全都不再参与大朝会,那些.........文武百官全都一清二楚,这些人早就已经出了长安,开始暗中布局,.
而那些文官大佬以房玄龄为首,日夜不停运转着朝廷的政务.
而长孙无忌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户部的粮草,加上将作监的兵器辎重,全都源源不断地运往关内道.
长孙无忌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这两年大唐结余的粮食全都作为军需粮草,而且李世民还从其他神秘地方弄来了三万担的大米.
有这三万担的大米至少可以支撑那二十万大军度过一个月.
而将作监的棉衣,羽绒服,兵器,铠甲,全都一应俱全.
百骑司百人队也护送着一箱神秘东西,,从长安北门离开了长安,直奔关内道李靖的大营.
一时间秋风萧瑟,天地肃杀,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而此时的万宽则跟秦琼在河北范阳以北部署着河北的防线,而万宽跟秦琼正是这六路大军的最东线,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能守住河北大地,不让颉利可汗向东逃窜就是...大功一件.
而河北大地的东北正是那些.........室韦人那些.........野人的地盘,一般而言,颉利可汗绝对不会向此处来.
但是即便如此,秦琼还是带着手下一万大军在不停扫荡.
第374章
整个幽州以北,一些重要关口,秦琼已经考虑要埋下地雷.
到时候如果突厥人好死不死的向东逃窜,就炸他一个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