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节(2 / 2)

其实这些............粮价还影响不了太多人,因为河北最多的还是农民.

农民自己租地,自己产粮食,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到世家的粮库里面去买粮食.

而真正受到影响的就是...冀州城,定州城这些............城池里面的百姓.

这些百姓可能做点小买卖又或者是干点别的其他事情,并不耕种,所以每天得买粮过活.

而世家的决定对他们影响最大,市面上的粮食一下子涨了很多,那些.........普通百姓根本就难以承受.

而他们买不起粮食也不会去找世家的麻烦,因为他们知道在河北大地谁说了算.

这些百姓吃不起粮食只会去找衙门,让衙门的人来解决这个事情,其实这就是世家通过百姓来压迫朝廷.

毕竟河北大地的百姓都饿死了,世家也不管不顾,但是真的都快饿死了,这些百姓肯定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这就是世家们的肆无忌惮.

而这几个州府都有百姓到衙事,但是这个时候万宽绝对不会出面,穿新鞋不能踩臭狗屎,这种烂泥潭,万宽不能涉足.

万宽还待在幽州北面驻守一带,现在战争已经打响,万宽这个河北大都督可是还兼着河北道行军总管的职位.

没有战争的时候,万大都督,可是一旦战争打响,万宽就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所以河北的政务万宽直接交了出去,都由许敬宗来负责.

许敬宗在政务的老道上不比朝中的房玄龄差多少,而且他又知道万宽的心思,而且知道朝廷有底气,根本就不害怕这世家把粮价涨起来.

所以他的处理方案也很简单.

要搁到以往,世家们抬高粮价,朝廷肯定会从常平仓里调来粮食,以正常价格卖给百姓.

而那个时候就要比朝廷的粮食跟世家的粮食谁多了.

如果朝廷的粮食足够多,足够百姓撑过一两个月,那样的话持家的粮价也会慢慢下降.

但是如果朝廷的粮食不够多,只能支撑半个月十天,那么世家的粮食价格依然会坚挺.

到时候,朝廷只能跟世家签订什么不平等的协议.

但是这一次,许敬宗泽不打算这么干.

因为在所有河北官员当中,除了........武媚儿之外,其他最明白万宽计划的就是这个许敬宗了.

许敬宗已经想明白什么叫工业革命,所以你这次世家抬高粮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会有机会,而这机会就孕育在危险当中.

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那这次世家抬价就是...最大的危险.

但是现在朝廷粮食够用,那就是巨大的机会.

许敬宗可以把更多的百姓赶到作坊里面变成工匠.

所以许敬宗直接跟各大衙门州府的人都知会过了,如果有百姓到衙门闹事,直接跟他们说,让他们去作坊做工.

作坊包吃包住,每月还有银子.

无论对方说什么,朝廷就只说这么一句话.

许敬宗并非心狠手辣,而是这本来就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朝廷的作坊急需用人,但是很多百姓他们天生对做工有一种排斥,所以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进作坊的.

而这个时候世家抬高粮价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他们想活下去,想吃饱肚子的话,就可以去作坊里面当工匠.

但是如果他们执意不去的话,那就饿着肚子.

许敬宗交代的很明白,各个衙门也都照做,因为他们知道许敬宗是万宽的副手,这一切都是大都督的意思.

而许敬宗坐镇冀州城,这冀州附近的百姓最多,毕竟是河北之中.

粮价一提高,市井上立刻就闹出了不一样的动静.

衙门口乱乱哄哄,有不少人围着.

而许敬宗就坐在衙门口,看着眼前呜呜泱泱聚集了一堆人.

这些人什么意思,许敬宗心里一清二楚.

在河北几乎每年朝廷都会调拨粮食过来,正是因为对朝廷的依赖,所以这些百姓才会有如此行为.

而许敬宗心里也是一清二楚,这些............聚集的百姓当中肯定有世家的人,这些............就是...浑水摸鱼.

一阵喧闹的声音传来,衙门的衙役举着水火棍拦着想要冲进衙门的这些百姓.

“没粮食了,买不起粮食了,我们要饿死了,朝廷还不发粮”

“就是...,朝廷再不......发粮,老子带上一家老小到山上当强盗去.”

那许敬宗听着这些............呜嗷喊叫的声音,里面有一半都是世家的人喊的.

第382章

真正缺粮食的百姓心里只会有忐忑,不会有这么硬的脾气.

而许敬宗听到这些话直接走出来站到衙门大门口,许敬宗一出现,所有人都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他们一看就知道许敬宗是个大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