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2 / 2)

可是大唐这一万骑兵却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寒冷,因为身上的羽绒服抵挡了大部分的寒风.

羽绒服外面的雨布风雨不透,凉气也渗不进来,而且手脚上还绑着羽绒护腿,就连手套里面都塞的有羽绒.

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根本就不能等,如果这次没有羽绒服,那么大唐这一万骑兵光是在来回的路上都要损失三千以上.

而从定襄到阴山脚下只有五百里,这五百里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大唐胯下的战马都是西域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一晚上的时间,从定襄赶到阴山脚下,那是绰绰有余.

此时苏定方趁着浓浓的大雾,朝阴山脚下进发.

而此时的阴山脚下,全是突厥人的帐篷.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突厥牧民.

因为颉利可汗走到哪儿,牧民就要跟到哪儿.

而且这里再往北就是...大漠了,荒芜无垠的大漠是所有人心中的死地,这也是突厥人最后的退路.

唐俭的到来,让所有突厥人都放松了警惕.

南面的唐人归根结底选择了和谈,看来这唐人对突厥也是心有畏惧,不敢完全撕破脸.

只要和谈,那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到时候直接认怂,装孙子,这也不是草原民族第一次这么干了.

当年大汉朝煌煌天威,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把匈奴人打的是狼狈逃窜.

那匈奴人一部分直接归顺了大汉朝,不愿意归顺的,只能往北往西走.

可是那匈奴人归顺了汉朝之后,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三国争乱厮杀的机会,又趁势而起,反攻进朝占领了中原的大片土地.

随后便是天下动荡的几百年.

而等到前朝时,隋朝兵力尤为强大,把突厥直接打成了两半.

那个时候东突厥也是赶紧俯首称臣,才保住一条性命.

而隋朝两代帝王之后,就无法延续.

趁着中原战乱,前两年东突厥又是极为鼎盛.

现在大唐虽然咄咄逼人,归根结底还是不能持久.

等到大唐放松警惕之后,便是突厥人新的机会.

突厥人已经全都想好了.

而此时的唐俭睁着眼睛,看着帐昏黄的灯火.

这次来到阴山脚下,他知道自己是九死一生.

虽然当今陛下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唐俭乃是人精中的人精,从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明白这次陛下让自己过来就是...拖住突厥人,然后给李靖创造时机.

唐俭心里跟明镜一样,但是还是来了.

因为这次虽然凶险,但却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好机会.

大丈夫生于天地,如果不能青史留名,那就算活够百岁,又能如何唐俭听着外面的风声,裹在羽绒大衣里面,屋子里面烧着焦炭,唐俭很暖和.

但是他却不敢休息,因为凭着唐俭的猜测,今天晚上李靖的大军先锋就会杀到阴山脚下.

虽然这次九死一生,但是唐俭也得好好争取一下,如果能活下去谁愿意死呢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既能活下去又能接受封赏,那简直是再好不过,唐俭就是...这么想的.

夜色深深,狂风大作,草原的冬天就是...让人刺骨的寒冷.

虽然裹在羽绒服里面,但是唐俭也有些忐忑.

他已经跟身边的亲卫全都交代清楚了,现在正是半夜三更所有人睡得正香,而唐俭知道如果自己是李靖的话,选择偷袭一定会选择这个时候.

从定襄城骑快马赶到阴山脚下,需要三个时辰,如果想赶在这个时候偷袭的话,必须要在天黑之前出发.

夜晚的草原道路难行,借着朦胧的月色,马匹也跑不快,所以三个时辰未必能到这.

唐俭算着时间,帐篷外的大雾已经开始弥漫.

唐俭心里一喜,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有这么浓的一片雾,哪怕这骑兵来到两三里,外,都不一定能被人发现.

此时唐俭已经在帐篷底下挖了一片地道,只要形式不对,自己立马就躲在地坑里面,上面盖上土.

而就在唐俭忐忑不已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从不远处传来.

唐俭心里一震,这是惊雷,这是大唐骑兵的惊雷,一定是大唐骑兵来了.

唐俭这个时候顾不上其他,直接钻到地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再把土盖上.

随行的侍卫也都各自躲藏起来,骑兵冲锋,生死各安天命.

而此时唐俭躲在地坑里面,又是感觉到一阵天摇地动之感轰轰的声音传来.

唐俭这时已经完全确定大唐的骑兵已然赶到.

此时的阴山突厥营帐里,一片人间惨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