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耗费天下之力打造运河,被人称作好大喜功.
可是朕知道的运河的价值,不在长城之下.”
李世民感慨道:“这河北那么多作坊,无论是塑料钢铁,还是煤炭瓷器,能平稳的运到洛阳,扬州全靠这运河呀.”
那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后,听到李世民夸奖万宽,一口牙都快咬碎了.
他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有人夸赞万宽,谁要敢说万宽一句好话,他恨不得立刻.
将他置于死地.
可是现在是李世民在夸赞万宽,他却没有办法,他只能默默的把这股愤怒之情压制在心里.
而就在此时身后的李泰又打了个哈气,昨天晚上船只颠簸,他实在是没有睡好.
而此时李世民有些不高兴:“青雀儿,如果你想瞌睡的话,还是回到船舱里去吧.”
那李泰听了连忙摇手:“父皇息怒,儿臣刚才并非困意袭来,而是想到那万宽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所以才有感而发.”
第465章
官船之上,听了李泰的狡辩,那李承乾听完心里冷笑一声.
刚才明明就是...打哈欠,还有感而发,真是胡搅蛮缠.
不过李承乾不高兴,那李世民倒是............饶有趣味.
“哦青雀儿,那万宽说过什么话能让你有感而发呀”
“父皇,那万宽说过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不是佛教的吗”
“父皇,并非如此,那六字真言乃是要致富,先修路.”
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听完都愣了一下,不过回过神来之后,细细品味这六个字,的确很有道理.
有的时候最大的道理却也可以用最简单几个字就能概括.
那李世民捋着自己的胡须,连连点头:“没错,没错,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这天下的官员都能像万宽一样,一心为百姓着想,那我大唐盛世何愁不能早点到来.”
那李承乾听完这句话,拧着嘴唇,然后微微低头,他不想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到自己的不满.
而此时船只又往前走,眼看前面又是一处大码头,李世民便伸着脖子看去.
一旁的老太监福来走过来说道:“陛下,前面就是...邢州码头.
邢州码头可是不小,这邢州的瓷器都靠着码头才能运输出去.”
听了那老太监的话,所有人的目光都朝那巨大的码头看去.
只见这邢州的码头比他们此前看到的码头都要大,一水的砖石结构.
那停船的堤岸那是用水泥修建,看起来结实的很,而且那码头得有十丈那么宽,能够好几艘大船同时停靠.
而且看着那码头之上人乌泱乌泱的,而且还有砖石盖的小房子,看来这码头是异常繁忙.
按说皇帝的船只行走在运河之上,其他船只都要避让,但是这运河很宽,再加上河北的货物源源不断的朝天下驶去,所以李世民便没有惊动其他船只.
看到了眼前这幅忙碌的景象,李世民甚是欣慰.
码头上的民夫吭哧吭哧的抬着大箱子,一步一步把箱子抬到货船上.
而那货船不小,上面的箱子也都堆了老高,还有船员在用绳子把这些箱子都绑在一块儿.
反正...每个人都很忙碌,脸上大汗淋漓,但是眼神里都是希望,根本就顾不上往李世民这边看.
那码头上同时停了三艘大且码头上一个穿着夹袄的老汉在那扯着脖子喊.
“快点,快点,你们搬快点,你们再磨,后面的船就上不来了.
今天得把这些东西都给装完了,在你们这耽误时间,其他瓷器还装不”
老头的喊声很响,中气十足,李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李世民听完淡淡一直接摆摆手让朝廷的船只快点过去,别耽误码头装货卸货.
其实有些事情李世民根本就不用上岸仔细检查,仅从这一个细节就能知道河北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这码头如此繁忙,这就说这货物在不停的流转,而货物流转的快,这作坊的生意肯定也好.
作坊的生意好,那些.........工匠肯定能吃得饱饭.
现在李世民对河北没有什么大的要求,只要百姓能吃得饱饭,这就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
运河两岸,起起伏伏,此时虽然以开春,但是运河上的寒风依然淋漓.
所以看了一会儿,李世民便扶着长孙皇后进了船舱.
船舱里有个小煤炉,长孙皇后把万宽送到长安的果干,全都放在小煤炉上烘一烘,吃起来嘎嘣脆.
“陛下,来尝一片香蕉,臣妾最是喜欢吃这个,里面有一股清香,实在是难以形容.”
李世民也捡起一片香蕉放到嘴里,嘎吱嘎吱的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