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唐国土再次扩大,而且运回来不少高昌的财物.
毕竟高昌国也灭了,什么皇族啊大臣啊,这些............也都烟消云散.
他们积累的财物也都成了大唐的战利品.
而且高昌国这些年来把持着丝绸之路第一关,已经赚得是盆满钵满,再加上高昌国种了不少棉花,也就是白叠子.
这些东西到现在都是大唐紧缺的,所以这次出兵,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不费一钱一粮,就获得了这么丰厚的利润.
那些.........三省六部的文臣也没话说了,户部的长孙无忌算了一遍,整个人都疯了.
这次出兵粮草所耗之少,简直是绝无仅有,大军出征只带随身粮草,每个人只带了十斤.
而且不到两天,便攻下了高昌城,然后就地取粮,不再需要朝廷调拨一粒粮食.
而且这次出征无人受伤,无人战死,朝廷也不用分发抚恤金.
然后这些士兵又给朝廷运回来了这么多的财物,长孙无忌发现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仗竟然赚钱了.
这可把长孙无忌吓得有些魂不守舍,多少年了,所有人的印象就是...打仗就是...花钱的.
战鼓一响,黄金万两.
这就是千百年来,古代先贤总结出来的道理.
第649章
你一旦打仗,一切的辎重粮草都得提前准备.
什么马屁,兵器,铠甲,再加上随行的粮草,这些都是要耗费巨大的钱粮.
而且大量的士兵背井离乡去打仗,田间的土地荒芜,这也是一大批损失.
而且打完仗之后,无论是胜是败,牺牲的这些............将士,朝廷都得给抚恤金.
而且这抚恤金都非常的丰厚,不然的话就无法鼓励众人为国效忠.
上一次对阵东突厥,虽然大唐大胜,但是算下来也是耗费了不少钱粮.
要不是万宽从海上运来了不少大米,大唐能不能挺过那一关还不好说.
而这回长孙无忌可真是惊呆了,出兵打仗竟然还能赚钱,他觉得自己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
而这次的结果也让李世民尝到了甜头,此前他一直以为战争对大唐百姓是巨大的负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轻易出兵.
可是这回看来,李世民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都是错了,而李世民现在才知道万宽的话是对的.
打仗是这世界上最赚钱的一门买卖,以前打仗不赚钱反而赔钱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战争的优势发挥到极点.
有的是出力不讨好,就像汉武帝攻占匈奴一样,明明已经打赢了,收获了那么多的草场,但是汉武帝还得继续追击.
大漠以北那片土地也没有价值,而且那个时候匈奴人已经死伤殆尽,就算是全都剿灭,也获得不了多少牛羊.
所以那个…就是...目的不清,白白错过了及时收手的时机.
而更多的反面例子就是...好不容易打完了胜仗,结果中原王朝就班师回朝,没拿走半点的战利品.
所有人都是把打仗当成一个立威的过程,而没有注意到这打仗当中的金钱效应.
而这次李世民可是洞悉了所有的一切,高昌国本来就是富得流油.
而大唐这次又是清兵减负,没有耗费大量的钱财,投入少,收获多,这就是打仗的终极秘密.
想到这儿,李世民开始摩拳擦掌,高昌打下来了,下一个就是...楼兰和龟兹.
这东边西边,南边北边,李世民已经不打算停下了.
大唐征伐的脚步一旦迈了起来,就不可能停下.
李世民心中激动,但是大唐攻占高昌的消息,传到了一些人的耳边,却是引起了滔天的巨震.
河北那些.........郑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不面色惨淡,这大唐是越来越兴旺,而自己这边这是越来越倒霉.
几大郑伦耗费了无数的钱财,朝廷的那几艘海船在海上简直是稳如泰山.
无论派过去多少...高句丽水军和海盗都不能动摇那大唐半分.
那河北郑伦直到此时也有懵,难道那万宽真的是下凡,那大唐的每一艘海船都有海龙王保佑吗要不然,怎么耗费了么多银钱,耗费了这么多人力,到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这根本就说不通啊!河北郑伦知道此时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此时的崔万平直接把中原荥阳郑氏的家族郑伦再次请来.
上一次就是...郑伦出的主意,这次河北郑伦还想让他帮忙出出主意.
毕竟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而身在岭南的冯盎,听说大唐的煌煌战绩之后,整个人也是心急如焚.
这大唐太厉害了,灭掉高昌国就在一夜之间,简直骇人听闻.
这冯盎看着眼前的岭南疆域图,然后算了算才发现,如果大唐真的要进攻岭南,恐怕不出五天,自己就得缴械投降.
那冯盎叹了口气,真是无能为力,大唐太厉害了,自己岭南这一亩三分地根本就对抗不了.
冯盎叹了口气,看了看后院,心想早点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也算是安心了.
长安城的百姓也在议论纷纷,毕竟打了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