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1 / 2)

萧逸觉得很荒谬.

“明公,说不定还真有这种可能.”

这是,一直未开口的荀攸带着微笑走了出来,朝萧逸鞠了个躬,“恭喜明公,是您的仁政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这位先生的意思是说,黄巾贼看到咱们涿县即将到来的大丰收,所以退兵了”

刘基问道.

荀攸点点头,“的确如此.

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能有这么优良的庄稼了.

黄巾贼人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世代种植庄稼,看到庄稼便会格外亲切.

或许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庄稼,心中不忍破坏,所以就撤兵了吧.

也许,他们很羡慕涿县的百姓,以后不用饿肚子,可以富足美满的生活.

他们也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吧.”

不管怎么说,黄巾军撤退了.

文人们松了口气,但武将们却觉得可惜.

第九十一章

“天下百姓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

看到这里如此的富足,自然羡慕.”

卢植叹道.

他虽然曾经镇压过黄巾军,但对这些............可怜的人,也是很同情的.

“如果,每一个地方都像涿县这样民殷富足,谁又会造反呢.”

“上清则下明.

老百姓都是勤劳肯干的,要是没有那么多贪官污吏,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每一片土地都会和涿县以有种:满庄稼.”

萧逸轻叹道.

卢植双目一竖,“萧君,慎言.

天子岂是我等作为臣子,能够随意谈论的.”

“卢老不必动怒,天子是什么样的人,你比我们更加清楚.”

萧逸懒得和这种倔驴争辩.

这种人岂是挺可怜的,皇帝都已经伤透了他的心,但为了坚守所谓的人臣之道,不仅苦了自己,还苦了家人朋友.

这种思想,萧逸扭转不过来,也懒得去扭转.

卢植没有说话,他的确很清楚.

一旁的荀攸,也陷入了深思.

连卢植这样的名儒,为朝廷累建功勋的人,都挡不住一句谗言.

自己只是空有一腔报国热血,谁又会把自己当回事呢就算进了朝廷,只怕也要在宦官奸佞的鼻息下生存.

卢子干改变不了的事情,我能改变吗可是,作为大汉的子民,如今大汉有难,难道我不应该尽自己一份力量吗若是知难而退,那读这么多圣贤书又有什么意义呢!此刻,荀攸和卢植两人的内心,都极其矛盾.

对大汉的忠,已经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但他们心里又很清楚,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大汉已经病入膏肓了,不是他们的忠诚可以扭转局面的.

萧逸的话虽然有些狂悖,但他做出来的政绩,却无人能及.

此间百姓能够生活的如此富足美好,都是萧逸的功劳.

荀攸仔细一想:就算自己倒了朝廷,当上了大官,能够像萧君一样,做这么多行之有效的事情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卢植的例子,就在眼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的不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也不一样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知道朝廷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样的,那是因为我心在朝廷之中而萧君一心只想发展好涿县,心在朝廷之外,所以才将朝廷看的如此透彻不,我不能沉陷进去,那样只会越陷越深!”

此刻,荀攸明白萧逸那首诗的意思了.

在哪里都可以报国!与其......在朝廷里处处手气,处处受人限制.

不如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大展雄才,利用自己的本事,真正的为天下百姓做一点事.

我不能救国,救一方百姓总可以吧!“明公打算怎么对付这些............黄巾贼荀攸心底想通了之后,顿觉得舒畅许多.

“怎么对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