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周边虽然是大陆性气候,但是由于维度较高,全年普遍温度偏低,还有几个月的极寒天气。
小镇上的人们的房屋基本上是木质结构房屋,很少有混凝土建筑。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比较偏远,建材运输成本太高,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离林区很近,就地取材很方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混凝土结构在极寒天气下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安全性不够。
叶风抵达拜卡尔镇,这里离他的农场还有几公里路程,所以他打算在街上雇个出租车。
但他打算先吃个便饭,找了一圈儿,他惊喜的发现这镇上竟然还有家华夏人开的中餐馆。
点了几个包子,还有一份大酱菜,一个粥。
就这配置叶风就知道店主是东北人,不过话说回来,远东那块的饮食习惯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东北的影响的。
店主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一米八多,长得比较硬派,妻子稍稍有些发福,不禁让叶风想起那个传言。
点主说最近几年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他才在老婆是怂恿下来这里开餐馆。
说的也是,华夏人现在出境旅游的越来越多,李健的一首《贝加尔湖畔》更是引爆了贝加尔湖的旅游热潮。
一顿饭吃的蛮舒坦,叶风付了钱,跟店主告了别,就在街上找了个出租车。
司机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叫彼得罗夫,听到叶风的俄语竟然如此标准十分惊讶。
“很少见到有华夏人能把罗刹语说的像你那样标准,你们华夏人喜欢说英语,但是我们罗刹人太讨厌英语了!”
彼得大叔看起来对说英语的某些国家有点气愤。
叶风当然理解,大叔这代人太凄惨,五十来岁,他们二十出头的时候,大国轰然倒塌,过了好一阵子凄惨光景。
还有罗刹人的英语确实不咋地,即便首都莫斯科,你只会英语也是没法游刃有余的沟通的。
两人路上说了很多,他说这几年他们这里华夏游客渐渐变多,日子好过了一些,但是年轻人们还是不愿意留在家乡。
他们更喜欢去莫斯科或者西欧。
西伯利亚没有年轻人们喜欢的灯红酒绿。
看来全世界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如此健谈。叶风如是想道。
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彼得大叔聊着,叶风的目光却被秀丽的贝加尔湖风光所吸引。
湖面上波光粼粼,太阳光仿佛散碎的玻璃。
公路一侧的林场,永远是针叶林青葱的翠色!
远处隐隐可见的雪山峰顶,在湛蓝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白云仿若成团的棉花糖,不见一丝杂色。
啊!我的贝加尔湖畔!.
第9章
大概十几分钟后,出租车终于来到了一座大门前方。
彼得大叔下了车站在车前方,双眼瞪得老大。
“哦,我的上帝,我前几天过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滩,怎么成了农场?!”
“哇哦,你看看这农场里的这条路,修的比特娘的我们刚才来的公路还要好!”
“那是什么!我的天啊!那是个度假村吗?”
彼得大叔被眼前的豪华农场震撼到了。
其实不光彼得大叔,就连叶风自己也有点傻眼。
他此时才理解了什么叫做现代化农场。
良田连阡陌!
一望无际的平坦田地,中间穿插的的修得笔直规整的道路。
良田的西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林海。
远远在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十分漂亮的建筑。
农场的大门也是十分气派。
自动推拉门,大概有十多米长,可以容得下几辆重卡同时进出。
突出一个空间巨大!
而且农场门庭造型独特,是那种飞檐斗拱,极具中式特色的样式。
门庭外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竖着放,前面被削平,上面写着一排烫金大字“海子农场”,
中罗双语的。
值得注意的是底下还有一排小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
叶风内心极度舒适,虽然我是个码农,但谁还不是个文艺青年?
他冲着彼得大叔道:
“要不要进去看一看?”
彼得大叔瞪着大眼睛,“我们可以进去吗?”
“当然,因为这是我的农场,我现在正式邀请你进去参观!”叶风淡淡地道。
“哦,上帝!你是说这个农场是你的?”
彼得大叔的眼神瞬间变得极其复杂。
但是他也想进去一睹农场的真容,所以想了想同意了。
进了农场大门,左右两侧是两个巨大的停车场,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收货季节的火车准备的。
中间是一条笔直的干道,一直通向湖边的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