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子孝讲,这次提议让为父抛下细软?独身来兖州的是一个‘高人’?”
问话时,曹嵩的表情一下子沉了下来,像是责怪。
闻言…
曹操瞟了曹仁一眼,似乎是责怪他,把易小天的事儿讲给阿父。
旋即,点了点头。“没错,是一位高人提出‘怀璧其罪’,孩儿也担心,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呀!’”
曹操没有解释太多…
可这意思再明白不过——老爹,你能安然回来,便是因为抛下了这些金银细软!
“哼!”
哪知道,曹嵩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似是对曹操的这个做法很不满意。
“孟德,你也老大不小了,如今又是一方诸侯,虽然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应该广开言路。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的身边难免会有些沽名钓誉之辈,献出庸言庸策。作为一方诸侯,你理应该判断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可不能什么人的谏言,都照着去做。”
责怪…
曹嵩一下子又变成那个无比严格的父亲。
他的语气也是愈加的冰冷…
“抛下咱们曹家在琅琊郡积蓄多年的金银珠宝?呵呵,你可知道?这些珠宝值多少金子,能买多少粮草?可供多少年的军费开销?可是…孟德你…你却…若不是为父拦着,怕是这些钱,都要打水漂了!”
讲到这,曹嵩一口气没有喘上来,连连拍打着胸脯,眼眸中竟然有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既视感。
创业本就艰难,现在还把往昔的积累统统抛入水里!
这…简直是荒唐,胡闹,败家。
“何况…何况…”曹嵩的话还在继续。“徐州牧陶谦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么?他怎么可能生出觊觎之心,这徐州的太平地界,怎么就会出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事呢?”
言辞冷厉,曹嵩这次是真的气的够呛!
曹操摆摆手,想要解释一句。
现在看来,似乎这次,的确是易兄多心了,可这也是为曹家好,为曹嵩好,防患于未然嘛。
哪知道,就在这时。
“报。”
一匹快马匆匆驶来,马上的人曹操认识,是一个暗哨。
“主公,老太爷,不好了,不好了,从琅琊郡发往兖州的车队遇袭了。徐州牧陶谦的手下见财起意,将整个车队的家眷、仆从杀了个精光,还把一百多箱金银珠宝统统抢走了…”
……
……
第二十三章 救命之恩,没齿难报
车队、家眷、金银细软…
见财起意,杀人越货…
这一连串的关键词迅速的传入了曹嵩的脑海。
曹嵩整个人浑然后退一步,脚步一个踉跄,竟是跌倒在地。
众人慌忙扶起…
此时此刻,曹嵩的口中唯独喃喃吟出四个字——“怀璧其罪”!
呼…
徐州,太平的徐州。
徐州牧,为人和善的徐州牧,他的手下竟然…竟然会见财起意,杀人越货。
曹嵩几乎不相信耳边听到的。
他感觉整个人有点恍惚…
世道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太平…
悲痛,丧失钱财的悲痛还是其次,家眷的殒命,更让他无比的痛惜。
这里面有他续弦的妻子,还有数不清忠心耿耿,从洛阳追随他到琅琊郡的仆从,还有几房小妾,甚至一些曹氏的族人!
可是…现在的她们,已经…已经全部殒命了。
等等。
下意识的,曹嵩脚步又是一个哆嗦,他看看身后马车中的二子曹德,再看看曹操…
一个尤自后怕连连的想法接踵浮现。
如果说…如果说,孟德没有听从那位高人的提醒,他曹嵩又是一意孤行,坚持同行携带着金银细软…
…那么。
如今这车队中,他曹嵩与二子曹德,必定也是一副尸骸了吧?
想到这里,曹嵩浑身一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