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这不就是忽悠愚昧无知的百姓的么?
什么火德,土德,什么火生土!
要是五行八卦能左右王朝气运,那各路诸侯都不要打仗了,大家伙儿都去读《易经》,去炼丹,去研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好了。
想到这里,曹操连连摆手。易兄,江湖术士的学说,不能信不能信!
瞒兄,我信不信不要紧。易小天微微一笑,目光幽幽的转向窗外,转向江淮的方向。关键是有人信了,有人还要利用这些去蛊惑愚昧无知的百姓呢!
易兄指代的是袁术?
曹操念出了袁术的名字,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迟疑了,他琢磨着袁术从小就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还仗着袁家嫡子的身份作威作福。
如果说,脑袋一抽,真的去称帝了,倒也不见得多意外…
可是,这个想法刚刚浮起,曹操即刻否决,这得多脑残的人才能办出这样的蠢事儿,置大汉数百年根深蒂固的神圣价值于不顾,就…就…就去强行称帝。
好歹,袁术是受过太学十年教育的,忠君爱国的心思应该是根深蒂固在骨髓里的,该是办不出称帝这样的蠢事儿吧?
易兄?我觉得你是不是多心了?曹操反问一句…
多心?
易小天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掐指算算,心里捉摸着,称帝之事也就这几天,差不多了。
嘴上则无比笃定的回道。
瞒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个把脑残强行称帝,自取祸患也不足为奇,不足为奇呀,何况…
易小天故意卖了个关子。
曹操的耳朵都恨不得贴到易小天的嘴上了。何况什么?
何况第三条传闻,传国玉玺在江淮一带重见天日,这不正佐证了袁术即将称帝的事实么?越讲,易小天语气越发的笃定。
不过,曹操这边,还是有很多的疑惑。
且不说别的,传国玉玺,怎么就在江淮一代了呢?
易兄?你说的传国玉玺可是丞相李斯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体小字的那枚?
正是!易小天不假思索的回答。
那…不对呀!曹操摇了摇头,眼眸微微张开,眼神中满是疑窦。当年十八路诸侯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身先士卒闯入洛阳,联军中是有传闻传国玉玺被他缴获,可如今时过境迁,怎么这传国玉玺会落入袁术的手上了呢?
瞒兄啊,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又或者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易小天浅浅一笑,这次是笑曹操很傻很天真,很呆萌很单纯。
坊间早就传开了,孙坚攻下洛阳后从一口枯井里捞出了传国玉玺,身为盟主的袁绍向他索要,孙坚一气之下离开了联军,回江南老家去了!
怎奈袁术对这传国玉玺极度痴迷,他哪会甘心?于是,他先是联合刘表设计诛杀了孙坚,继而收编了孙坚的旧部,将孙坚的遗孀吴夫人软禁了起来,逼孙家人交出玉玺。
孙家人为了活命,也为了要回旧部只好把传国玉玺交还给了袁术…故而,如今这传国玉玺还真的就在江淮一带!
易小天将此间的故事详尽的向曹操娓娓道来…
前半部分,曹操是有所耳闻的,至于后面的内容,似乎袁术将消息封闭的很好,并没有大肆的宣扬。
倒没曾想,这么隐晦的消息,易兄这儿知道的这么清楚。
怪不得…曹操若有所思。我还琢磨着袁术不是个大方的人,怎么会还给孙策旧部兵马呢!
曹操这边在感叹,易小天却是眉头一挑,接着问道。
瞒兄,这三条传言、谶语我一一解释过了,你品,你细细的品!现在?瞒兄觉得?袁术会不会称帝?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第一百一十五章 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嘶…
一下子,曹操迟疑了,你说袁术不称帝吧,他又是利用谶语,又是研究五行八卦,就连传国玉玺都整出来了,这种种迹象,哪一个不是袁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的佐证?
可真的称帝?
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或者说,得多脑残的人才能办出这么智商“捉急”的事儿呀。
曹操摇了摇头,不信,还是不能相信,曹操笃定袁术的智商还不至于这么低。
曹操这边还在沉思。
忽的,几名客人急冲冲的跑入酒肆。
他们穿着厚厚的皮袄,面颊上满是霜寒,还带着些许江淮特有的潮气,看样子,倒像是从南边来的。
看清楚他们的容貌,易小天伸手打了个招呼。
来人了很面熟,算是熟客,易小天与来人交谈过几次,知道他是行走于中原至江淮一线,做水产生意的商贾。
“掌柜的,来两斤羊肉,烫一壶烧酒…”
来人也认出了易小天,大声吆喝着。
“好勒!”易小天回应一声,旋即招招手,自有酒肆伙计下去操持。
“最近水产生意做得怎么样了?看老兄这副模样?发大财了吧?”易小天随口问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