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事实上,刘备根本没多少兵,也没多少可以亏掉的砝码。
不过,他手下还是有猛将的,关羽、张飞均是万人敌,有他们的帮助,攻取寿春又能多添上一分助力。
……
咻,刘备刘玄德?
听到这个名字,曹操也是一愣。
说实在的,刘备太弱小了,据可靠情报他在小沛城的兵马不过三千多人,曹操都没怎么把他放在心上。
可哪怕是他兵寡、粮少,可天子自从东归后,每年的朝贡他都没有落下。
献给天子的粮食、器物更是优中选优,有这样的情怀,易兄说他能助力征伐伪帝袁术,匡扶汉室,还真是大有可能!
曹操重重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他环视桌面,如今四口大碗已经将中间的那口大碗团团围住,曹操都能感受到,中间的大碗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而这四枚大碗分别对应的是曹操、吕布、孙策、刘备,中间苟延残喘的正是伪帝袁术…
如此被团团包围之下,袁术哪里还有生还的希望?
呼…曹操长长的喘出口气…
似乎,这一战不用打已经稳操胜算。
可是,曹操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把易小天的部署又重新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恰恰是这一遍,曹操还真的找出一个他忽略的点——
——陈国…
对,就是这个手握十万重兵,从不参与诸侯纷争,却又与袁术交好的陈国。
它夹在许都、寿春之间,既占据了最有利的粮道,又随时露出嗜血的獠牙,这个点如果不解决,哪怕是征伐寿春,曹操心里不安稳呀!
心念于此,曹操的眼眸缓缓的睁开,直愣愣的望向易小天,眼芒中带着几分迫切。
……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动乱之时,发兵之日
“易兄,其它势力的支持问题,咱们解决了,可是,还忽略了一个点——许昌至寿春城的战线哪!”
曹操揣着下巴,像是一边思索,一边问询。
“易兄,这许都城与寿春城中间还夹着一个陈国呢,若是战线、补给线处处绕开陈国,那战线会拉的很长,补给的运输线上也会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陈国佣兵数十万不能小觑,况且陈国国主刘宠、国相骆俊与那逆贼袁术的关系颇为密切呀!”
提到陈国,也不怪曹操表情严肃。
在他看来,吕布、孙策、刘备或许有些能耐,可真的要论起硬实力来,比起陈国,他们还真的不算什么。
陈国国主——刘宠!
陈国国相——骆俊!
这两个名字经曹操之口传出,易小天略微在记忆中搜索出他们的名字。
说起来,恰恰是这个在“演绎”中寂寂无名的陈国,在许昌至寿春的战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是左右了曹操与袁术的战局。
想想也是,若是曹操得到陈国,那相当于粮道打通,战线、补给线一下子缩短了,完全不用担心粮草的运输问题的同时,还白白的捡了一个大粮仓。
这对战局产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到时候,就算袁术彻底的不要脸,龟缩在城中与曹操拼消耗,因为陈国的缘故,曹操也不怕。
反之,若是袁术获得了陈国,那距离许都就太近了,朝发夕至,对曹操守好大本营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当然了,易小天作为研究三国这段历史的史学家,不可能只是研究演绎中的人物。
《后汉书》、《三国志》中浓墨重彩,着重书写的陈国,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它未来的走势,易小天均是谙熟于胸…
还别说,在曹操看来,佣兵数十万,实力强悍,与袁术关系颇为密切的陈国,在易小天眼里,简直跟白送的一样。
究其原因,易小天知道,陈国国主刘宠,陈国国相骆俊,就快要凉了…
光是凉,而且凉的透透的!
……
“瞒兄?你是担心陈国会联合袁术?”
想通这中间的弯弯道道,易小天饶有兴致的询问曹操。
“算是吧!”曹操的语气有些踟蹰,他对陈国没有把握,唯有摇摇头。“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哈哈哈哈…”
没曾想,曹操这边心情复杂,易小天却是敞怀的大笑。
笑声不大,却很安逸,像是这强悍的陈国根本就不可能兴起一丝丝的波澜一般…
“易兄?你…你这是?”
这魔性的笑声,让曹操有点意外,易兄这到底啥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