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2 / 2)

闻言,易小天点了点头…

这张绣嘛,瞒兄不太熟悉也是情理之中,可有一个人,瞒兄多半是听说过他的名字的!

谁?曹操好奇的问。

董卓的旧部,西凉四将之一,曾经关东诸侯讨董期间,在荣阳城,配合徐荣把曹操打的大败而归的猛人——张济!

咻…他…

听得易小天的话语,曹操一下子就回忆起了张济。

说起来,他与张济是有过接触的。

董卓刚刚入京时,曹操与张济交谈过一番,觉得此人勇冠三军,是个猛人。

荣阳兵败,曹操被徐荣、张济打的大败而过,老底穷尽,更加深了曹操对张济勇猛的判断。

可是…他又与宛城,与张绣?有什么关系?

曹操刚刚想到这里,易小天的下一句话直接为他解惑。这宛城张绣,恰恰是张济的侄儿。

易小天见曹操有些吃惊,当即又补充道。说起来,张绣从小就受到叔叔张济照拂,特别是他的婶子邹夫人,更是将他视如己出…

说起来,当年天子东归,张济也是参与其中,因为与董承、杨奉的意见不合,双方大打出手,张济想要劫持天子,可是双拳难敌四手,于是就灰溜溜的南下逃窜去了。

紧接着,张济遇到了和曹操起于微末时同样的难题,没粮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他自然不会想到屯田的做法,于是乎,他就开始去劫掠一干郡县…

可是,司隶地区的郡县里哪里还有粮食呀?如此一来,他迫不得已,只能把目光转向荆州!转向粮草充足的荆襄九郡!恰恰在进攻襄阳城的过程中,张济被乱箭射杀,他的侄儿张绣这才接替了他的位置,带着他的嫂嫂退回了宛城。

易小天语速不快,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娓娓道出,曹操则是无比认真的听…

易兄讲的,有很多实质性的内容,且不说没有相关情报,就是有,也并不是细作在情报中能探明的。

一想到这里,曹操对易小天更添了一分佩服。

等等…

猛然间,曹操似乎想到了什么,当即打断道。

易兄,这不对呀?如果照你说的,张济曾攻伐刘表?更是死在了刘表的手里,那他们双方不应该是死敌么?可是仅有的情报表明,他们是盟友啊,而且刘表多番资助给张绣粮草、军资,这可不像是曾经互相攻伐,且不共戴天的样子呀?

曹操是个聪明人…

略微思索就察觉出易小天话语中的矛盾之处,他没有直接驳斥,反倒是打断提醒。

因为,凭着他对易小天的了解,易兄从来不口出妄言,多半其中有什么猫腻!

果然,只见易小天点了点头,微微扬手,似乎是在称赞曹操。

瞒兄,你还别不信,这刘表与张绣还真就有不共戴天的仇怨。

易小天微微一笑,继而眼眸一眯。

可偏偏如今,他们就能放下仇怨,互为盟友相安无事…而这一切的缘由嘛,瞒兄莫慌,容我向你细细道来,这就关乎到一个女人,一个长相绝美的女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第一百三十三章 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女人?”

曹操重复了一遍易小天的话语,说实在的,他是不相信,这人命如草莽的乱世,一个女人能化解了杀叔之仇。

“没错,就是女人…”

易小天点了点头。“瞒兄啊,张济死在襄阳城下,张绣接手了他的部众,可是摆在他面前的,不单单是安葬叔叔的问题,更要操心部众的生存,这些追随他们到此的西凉骁骑,一个个还饿着肚子呢,再不解决粮食问题,眼看就要哗变了。除此之外,还得随时防备着刘表,这种境况下,刘表若是乘人之危发起进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闻言,曹操点了点头,摆在张绣眼前的困境是挺难的,内忧外患,一个不小心,就要彻底的消亡了!

可是?这乱世谁不难呢?

当初他曹操不也遇到了这样的困境,若非碰到了易小天,有易兄的提点,现在等待他的不一样是一首凉凉么?

想到这里,曹操轻拍胸脯,无疑,他是幸运的,张绣是不幸的!

“易兄,你是说,这个内忧外患的档口?是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劝张绣对刘表放下仇怨?祈求粮草,求和罢战?”

曹操好奇的问道…

易兄的话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那种困境下,除了摒弃前嫌,求和罢战外,等待张绣的只有一个结局——彻底消亡,而这个时候,似乎也只有这个将张绣视如己出的婶婶有这个能量。

“瞒兄看起来很懂女人嘛!”易小天微微一笑。“诚如瞒兄所说,还真是这位邹夫人劝说张绣摒弃仇怨,求和罢兵!”

这么一说,曹操一下子还真对这个邹夫人产生一份好奇。

识大体,顾大局,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夫君的仇怨抛之脑后,做到这份儿上,已经可以堪称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了,曹操并不知道的是,对一个女人产生好感的前提,恰恰是对这个女人产生好奇…现在的曹操对这位邹夫人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

等等…

猛然间,曹操想到些别的。

这不对呀,张绣要与刘表求和罢兵,这可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儿,刘表就这么大度?就不会乘人之危,反倒能彻底的放过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