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儿都知道袁绍与我曹操宣战了,是么?”曹操挺直腰板,大问道…
顿时间,满座寂然…
整个朝廷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哈哈…”曹操笑出声来。“那么想必,你们还不知道?如今,袁绍的大军已经秘密发往黄河沿岸,就打算渡河了吧?”
此言一出。
这…
众文武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露惊慌的神色。
就连天子刘宏也不自禁的背脊猛地靠向龙椅,尤自惊慌不已。
“曹仁将军何在…”曹操大呼一声。
“曹司空!”曹仁站出一步。
“念!”曹操一摆手。“把前线的情报念出来。”曹操的语调很急。
“喏…”
曹仁答应了一声,旋即念道。
“袁绍于冀州会师,歃血祭天,祭地,祭祖,起水陆大军七十万于三日前向许昌而来。袁绍的三位公子都率军助战,并争做先锋。袁军拥有骁骑营,弓弩阵,铁甲阵,战车阵,他们粮草充足,攻城器械无数。据哨骑探报,袁军陆路绵延百里,水陆绵延五十里,其先锋已于今日抵达黄河沿岸。”
呼…呼…
曹仁的话刚一落下。
整个朝廷一片长吁短叹之声,所有人低下了头,有的在盘算双方的差距,有的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还有的更直接,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割地、赔款、道歉…只要能拖延袁军进攻的步伐,一切的一切都好商量。
曹操冷眼环视着所有的人…
呼…他也长长呼出口气。
继而他向前一步,语调不高不低,一番话语重心长。“列位可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兵马,也没有听过这么大的阵势。袁绍在冀州歃血祭天时,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此战将决定今后五百年的历史,决定皇朝天下归于谁手…”
讲到这里,曹操顿了一下。
他又抬起眼眸,观察着在场每个人的表情,等将这些恐惧的目光尽数的收入眼眸,方才继续说道。
“我知道各位在想些什么,面对袁绍来势汹汹?咱们应该是战?还是和?如果战?是急战?还是缓战?如果是和,那么是议和还是求和!”
曹操的话其实说出了所有朝臣的心声…
他们更多的是想和,就如曹操曾经以为的那样,避战而求和,迁延时日,观机待变,给中原以发展的时机。
当然,也有主战派,比如荀彧,比如曹操手下的谯沛武人军团,
他们深知此战无可避免,非战不可,而且是急战,力战…
谯沛武人的心思很简单,人家都打到门口了?若是避战那就太怂了…与其一退再退,不如一鼓作气,拼个你死我活。
荀彧则是眼光更毒辣些,他对兵法的理解虽然比不上荀攸,戏志才等人,可他最善于察觉低分的心思,特别是袁绍的用心…
袁绍此番进攻是非取许都不可,即便是曹操要和,袁绍也不会和。
在这点上,他倒是与易小天的看法不谋而合。
“曹司空…”荀彧站出一步,正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也给一众朝臣添些信心。
曹操却是摆了摆手,继而他向左走了两步,旋即站定,眼眸扬起,一番低沉且厚重的话语接踵传出…
“陛下,诸位臣工,我就说说我的心里话!”
曹操一边开口,一边又走动了起来。
“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还是相当的崇拜袁绍老兄的,为何呢?因为他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而我的祖父是个宦官,这一点,我自愧不如。”
“三十岁上下,我与他同朝为臣,我俩均列西园八校尉之一,我表面上依旧尊敬他,可实际上,我内心中已经看不起他了。这是为何呢?”
曹操的声调猛地提高了许多。
“因为正是他愚蠢的决策,引得董卓进入洛阳,造成了天下大乱,而我曹操一早就告诉过他,对付宦官,一个酷吏足以。他这么做必定是引狼入室,必将自取其祸乱。果然,大汉从那时起分崩离析了,就连先帝,就连何皇后也被董卓害死,还有他袁家满门,看似是董卓害死的,其实,就是因为他袁绍愚蠢的决策。”
“再说…四十岁左右,也就是今天,我与袁绍各霸一方。我起初还害怕他,可是经过一位高人的指点,我简直开始藐视他了。为何呢?因为他身为当世最大的诸侯,心胸就狭小到芝麻绿豆那么大,气量更小到棉帛一样浅。”
讲到这里,曹操脚步一顿…他扬起手,声调提高了不少。
“这些年来,我曹操奉天子之命剿袁术,征吕布,招张绣,定中原,看似对袁绍没有防范,可恰恰…有位高人提前就帮我预测到,我与袁绍早晚有一场决战。所以,这些年无日无夜,我不再为此战做准备。今日当着陛下,当着百官的面儿,我且直言…”
“五年前…袁绍佣兵三十万,我想,我怎么也得有二十万兵马才能战胜他!”
“三年前,袁绍佣兵五十万,我想,我怎么也得有三十万兵马能够与他匹敌。”
“现如今呢?袁绍已经拥兵七十万,天下州郡,他一人就独占了四个,可谓声势滔天了吧,可是我现在想,如要战胜袁绍,我只要精兵七万即可。”
讲到这里,曹操顿了一下。
荀彧适时的问道。“敢问曹司空,为何如今你只需要袁绍一成的兵力就敢扬言战胜他呢?”
“因为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
曹操不假思索的回答…
这根本就是易小天在有间酒肆中对他的话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