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刘表,竟然敢公然挑衅曹操,是可忍孰不可忍!
诸位继续讲…
曹操强压住心头的怒火,他示意谋士们继续…他要集思广益,听取到更多人的见解。
主公。
这次说话的是戏志才,伤寒症治愈后,他在曹营里的地位很高,与荀攸并列,仅次于荀彧…他的话也比寻常谋士更有分量一些。
刘表是个软柿子,虽然实力大,但是打仗能力差,比起南下东吴,南下荆州我军更有把握!况且,刘表也算得上是袁绍的盟友,袁绍如今新败,肯定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冒然南下,如今是进攻刘表的最佳时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呀…
唔…闻言,曹操眼珠子眨巴了下。
果然,戏志才的话,分量还是极重的,在曹操心头起到一定的作用。
曹操当即下令,把驻守官渡的军队移动到粮草更丰实的安民县,打算让他们好好休整一番,旋即直接南下…征讨荆州,剿灭刘表,让天下人看看,谁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只不过…
这个时候,曹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最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恰恰是他曹操。
政令已下,似乎,这一场…事关曹军下一步战略的讨论尘埃落定…
偏偏这个时候…
一句清脆且低沉的声响尤自传出。
孟德且慢,孟德且慢…且听我一言!
说话者正是曹仁。
众人一愣,似乎这次的议论参与的尽是谋士,武将并没有被传召呀?曹仁将军…他…他怎么来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第三百一十二章 这脸打的错不及防
子孝?
曹操喊出曹仁的名字,他也很意外,曹仁怎么闯进来?难不成,在北上还是南下的争论上他也有独到的见解?
刚刚想到这里,曹操似乎想起了什么。
等等…
此前,曹仁是奉命,在延津城暗中保护易兄,看看天色,这个时间易兄多半已经回去了。难道…曹仁是临别时与易兄见了一面,顺道提起了这北上还是南下的大方略?大决策?
如果是这样…易兄是不是提出了什么?
心念于此,曹操一扬手。子孝,你坐下来,慢慢说!
呃…
一众谋臣有些惊诧,哪怕曹仁是曹操的族弟,可似乎…这么重要的谋士会议,曹操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族弟坏了规矩吧?
更何况,曹仁在大家伙儿看来,就是一个铁憨憨,统兵打仗,排兵布阵或许有一套,可真的要谋划大的方略,大的决策,他哪懂呀?
此时,曹仁已经坐在了一旁。
咳咳!他咳出一声,似乎是想向曹操表达什么…
曹操心领神会,当即问道。子孝?这北上?还是南下?南下东吴,还是南下荆州,此间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噢…曹仁挠了挠头,没参与过这谋士的会议,一时间,他还有些紧张了。
在座的这一系列谋士,那简直都是诡辩家啊,一句话说错了,保不齐得被他们狠狠的驳斥。咳咳…
曹仁又咳出一声…他的样子,给众谋士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铁憨憨果然还是那个铁憨憨,在大局观上,他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终于,曹仁开口了。
大哥,若是南下,恐怕要出大乱子…
呃…这不开口还好,一开口,直接把以戏志才为首的南下派驳斥了个遍。
唔…曹操眉头一挑。怎么就会出大乱子呢?
是北方的袁绍…曹仁也顾不上去讲…易小天提出来的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他言简意赅,直接抛出八个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霍…此言一出。
所有谋臣一愣,铁憨憨还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
反观,曹操眉头一紧,这下他一万个笃定,曹仁的话就是易兄的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不就是易兄惯用的类比手法么?
当下,曹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曹仁的声音还在继续。
所谓,破船也有三千钉,袁绍虽然新败,可他的地盘依然是最大的,手下的人口也是最多的,即便是在官渡折了七十万大军,可从每个州郡再调集数万兵马,汇聚成二十万兵也不难。保不齐…很快,袁绍就会再次杀来了!倘若这个时候大哥主力部队还在南方,那岂不是首尾不相顾,前后被夹击嘛!
呃…
戏志才一愣,一干谋臣一愣,别说,铁憨憨今儿个讲的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大家伙儿一时间均高看了曹仁一眼,看起来,曹仁将军不仅统兵作战有一套,在大局观的判断上最起码是合格的。
不过,也只是合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