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节(1 / 2)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摇了摇头,继而目光抬起,心怀感激的望向易小天,还好有易兄啊…一些疏忽了的问题,总是能被他发现,然后矫正一番!

“易兄,你这一计妙呀!这段时间,别说曹操了,就是我也没顾得上去关注那些降将,而如易兄所言,他们不光能为我们所用,哪怕在战局上…他们身上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呢!”

“不错!”

易小天点了点头。“不单单是并州,幽州与青州也一样,各郡县的官员们都在观望着呢,有些想投降,又怕得不到什么好处,故而踟蹰不定…一场公开的表彰大会可以消除他们最后的顾虑,引他们来投…也可以让袁氏余孽彻底的看清楚形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讲到这儿,易小天想到的是,按照历史的紧张,接下来,并州的高干会第一个投降…也会是未来,这些投降的官员中第一个降而复判的。

幽州的袁尚、袁熙也会因为属下的叛乱,葬送幽州…

那么似乎只剩下一个青州了,当然…在此之前,还得帮瞒兄解决另一个问题。

“瞒兄,这邺城令的人选,这表彰大会,你觉得如何?”易小天直接问道。

“哈哈哈…再合适不过。”曹操怅然的大笑出声。

“接下来,我再向瞒兄举荐一个人才,一个在‘文书’上极有造诣的人才。”易小天接着讲…

霍…

曹操表情一顿,易兄的慧眼,他是一次次的见识到的。

如果说,在颍川范围内,最能挖掘人才的是荀彧,那么在天下范围内,在人才的发觉问题上,谁又能比得上洞悉人心的易小天呢?

“易兄?这次又是何人呢?”曹操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一些,耳朵更是竖起,翘首以盼。

“瞒兄还记得这两句话么——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易小天笑着吟出两句…

唔…

曹操一愣,他哪会忘记这两句话…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当初他曹操头疼不已,就是听到陈琳这封《讨贼檄文》,惊出了一身冷汗,头都不疼了。

曹操眼珠子一转…

此番,易兄举荐的人是——陈琳!

心念于此,曹操眼眸一眯。紧接着,“陈琳”两个字脱口而出。“易兄是要让曹操重用陈琳?可是…”

曹操眉头微微一蹙,他接着讲到。“这个陈琳一封讨贼檄文侮辱曹操也就罢了,竟然还侮辱曹操的祖辈、父辈…骂尽曹门三代,畅快淋漓、义正辞严、字字珠玑…曹操对他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又怎么会对他委以重任呢?”

讲到这里时,曹操的嘴角带有一丝抽动,显然,如今想到这封《讨贼檄文》依旧是让他浑身直冒冷汗…

哈哈哈哈…

没曾想,曹操这边一副悚然的模样,易小天却是怅然的大笑。

“瞒兄,你刚刚不是把陈琳的优点都说出来了么?一封檄文可以写的畅快淋漓,义正辞严,字字珠玑,就算是曹操这样心胸广阔的人都能对他恨之入骨,嘿嘿…那岂不是说,陈琳若是投降了曹操,也可以帮曹操把别人骂的畅快淋漓,义正言辞,字字珠玑,让曹操的敌人后槽牙磨得霍霍直响呢?”

嘶…

曹操一愣,易小天的话简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呀!

以前陈琳骂自己,现在陈琳帮自己骂敌人,可不就能把那些敌人骂的狗血淋头,骂的一无是处么?一想到此处,曹操心头顿时就平衡了,妙啊,妙不可言哪!

易小天的话还在继续。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彼时,陈琳效忠于袁绍,可不就得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嘛,只要时局需要,陈琳其实没啥操守的,他可以泼墨水,也可以唱反调,还可以一本正经的胡说23书网dash;—听上级的话,这种人不用岂不是可惜了?”

一句句的话语传入曹操的耳畔…

曹操越听是越觉得入迷,越听越是对陈琳喜欢的不得了…

到了最后…

哈哈哈哈…

曹操一声怅然的大笑,心头直呼——“陈琳,我爱死你了!”

可不是嘛…

被易小天这么一解析,臭烘烘的陈琳,一下子变成了曹操心坎上的香窝窝了。

冀州不是正缺文书么?让陈琳去做…再合适不过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把人放对了位置,一切的一切,都难逃“真香”定律!

……

……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冀州司法、文书的位置算是补上了。

表彰大会,曹操也默默记在了心里…接下来,就要谈谈谋取并州、幽州、青州的具体细节了…

比如…并州?

真的能如易兄所言,仅仅一个表彰大会,一个重用高柔,就引得并州刺史,袁绍的好外甥高干望风归降么?

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心念于此,曹操的面颊变得严肃了一些,他好奇的问道。“易兄,如今曹操虽然占据着优势,可并州、青州、幽州依旧是隐患,易兄且部署下,攻取这三州的具体谋划吧!”

曹操刻意的把话题引到了收服北境的细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