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告诉张昭:
“本侯只是担心程将军还有甘将军他们…听公瑾说,他们的状况似乎不太好…也不知回到后方之后,能否尽快的恢复过来…”
提到从先锋位置退回大后方的几名将领,如程普、甘宁以及凌统以后,张昭也是叹了一口气。
他是少数的知情人,知道程普还有甘宁等人目前的状况有多差——有言是:心魔难除。
见识过曹军悍将典韦宁死不屈的一战之后,程普和甘宁明显是有了心理阴影,更离谱的凌统就不必再提,他现在整个人如同傻了一般,成日只能躲在屋子的角落,哪怕是仆人们送饭进来,都会让凌统鬼哭狼嚎。
一下折损三元大将,还是因为这样的方式,张昭是真的恨得牙痒痒…
典韦是个死人,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他转移仇恨的方式也很简单:
“若非那个关云长…哼!气煞我也!刘备此人的手下都是一群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气呼呼的张昭,咬牙切齿的说道:
“主公不必担心,有都督在前方拖住刘备,等到我们取下合肥之后,我们立刻与大都督合兵一处,到那个时候,我们一举拿下襄阳以及荆北的大片土地,刘备他只有吃我们残羹剩饭的份!”
张昭冷笑一声,孙权也尴尬的应和着。
“那合肥一战,就有劳张阁老了…”
“主公还请放心,合肥如今不过是案上鱼肉,如今江东四郡齐齐出兵,加上庐江的兵马,总共五万大军,曹操一战损失了数十年的基业,他拿什么来镇守合肥!”
“如此…甚好…”
“那是自然,主公,老夫认为,我们当日夜疾行,明日夜里,定要杀至合肥,阻绝对方一切支援的可能!”
张昭眼中有杀气,孙权也不好拒绝,思忖片刻,于是便按照张昭的想法下达了命令——
一切,似乎都在往无限游离于孙权的这边发展。
可不知为何,孙权总觉得浑身不自在,思来想去也找不到头绪,于是便放弃了纠结。
而此时,一匹快马自江夏直奔合肥,合肥守将蒋济接到信函之后,当即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人在城在,人亡城王,一定会等到援军到来。
——
三线告急,一场赤壁大败,让曹操这么些年来打下的基业摇摇欲坠。
可襄阳…曹操是完全不打算放弃的,他只能跟意欲攻打襄阳的孙刘联军死磕到底,而其余诸线,譬如东线合肥寿春,譬如西线汉中长安,他只能仰赖易小天能够做出最快的应对。
而事实上,易小天也确实这么做了。
易小天不是一个容易灰心丧气的人,赤壁大败,放在任何一段历史之上,都是足以让一个政权覆亡的战事,而易小天偏偏要以肉体凡胎,拯救这段摇摇欲坠的历史。
如此危机存亡的情况下,要让易小天一个人孤军奋战,不光是显得易小天的身影显得有些悲怆,更是显得满朝文武有些愚蠢和多余。
但东汉…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
江东有豪杰,荆襄也有才子。
真正为汉室兴亡而鞠躬尽瘁之人,比比皆是。
而其中,称得上易小天最佳队友的人,终于上线了。
——
许都,皇城,尚书台。
这里可能是整个许都唯一还算是清净的地方——哪怕是如今的皇宫,也因为接到了丞相曹操在赤壁大败,五十万大军付之一炬的消息之后,而陷入了癫狂。
也不知道倒是是何人指使,但几日来,中常侍马腾执掌禁军,忙里忙外的,不仅在压下流言方面疲于奔命,还需要时不时担忧城中失火…这样的混乱,自从当年董卓入长安之后,就再为出现过。
许多历经两朝的老臣,见到许都也是这副模样,吓都快吓死了,许都的混乱唤醒了他们久远的记忆,他们哭爹喊娘的要求禁军保护他们,可即便马腾再有本事,他也是一个人。
不过…对此,他知晓自己的任务很重,所以他哪怕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过。
因为他需要给一个人,留出最为宝贵的空间。
尚书台在三公废黜之后,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地方了,曹操想要尚书台存在,尚书台便会存在,如果哪天曹操不高兴,这个地方便会彻底消失。
而在战时,尚书台却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便是军需调度——简而言之,此刻的尚书台,就是曹军的后勤指挥中心。
汉初,刘邦有萧何坐镇后方,因此他每每在外征战,后方总会无忧。
而东汉末年,曹操在外征战,充当这一角色的,正是荀令君荀彧。
曹操南征荆襄,已有数月,在这数月的时间里,荀令君多了不少白发,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是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儒雅,在尚书台中奋笔疾书,如臂指使一般,为整个北方不停地输送着弹药。
而就在昨日——他终于接到了赤壁战败的消息。
只是愣了不到三息的时间,荀彧手中的笔,便挥的更快了。
<spanstyle='display:none'>p+papkvdhvb6yho91axfxz1xfdfkhjzq==</span>
第五百六十八章 赌上余生的计谋
一道道军令从尚书台发出。
整个北方的军队迅速的开始调动,以许都为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荀彧的掌控之下,曹操多年间在北方运营下来的家业,此刻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力量。
大量的军粮自幽州南下,与邺城相连之后,直奔许都,而许都干脆掏空了存粮,荀彧派遣了仍镇守许都及洛阳一带的虎豹骑护送,以最快的速度直奔襄阳而去。
与易小天想的基本相同,关中地区也迅速接到了荀令君的调令,本该休养生息的关中地区,忽然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战时准备状态。
护送着前线文官归来的大将如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被荀令君一纸调令,直接送去了此刻的西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