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事情,在同样的时间,于这处狭窄的河谷处处上演。
一处山石滚落似乎杯水车薪,但一时间近百巨岩滚落,挟裹着无数杂物,只用了一盏茶不到的时间,便一股脑的倾泻入谷中那颇深的河水之中。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这看似精卫填海一般无谓的行为过后,尽管河流并没有彻底被堵住,但此前足以承载大小船只并行的湍急的河流,此刻竟然化作一条涓涓溪水。
上游如此,再往下一些,这流水便越来越细微,直至流出山谷之后,河水便彻底断了踪迹。
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从山谷两侧传来,无数“泥人”为他们完美完成了易小天交于的任务而感到兴奋。
而精疲力竭的魁梧男子坐于悬崖顶端,喘着粗气,将头顶的帽盔摘下,目光也瞥向河流下游的方向,那里正是他们出发的地方,而那里有一个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男子,此地所有的将士们都无比信任他。
“易先生,于禁幸不辱命。”
——
岘山之上,诸葛亮难得的临阵查探襄阳的情况。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就是此前张飞和赵云所站的位置,但即便知晓了,他也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些无聊的巧合。
他和周瑜,紧张无比的等待着城中的火光。
只要有火光,埋伏在他们身后,如狼似虎一般的将士们,就会一拥而上,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城门,登上城墙,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周瑜冷笑着说道:
“看来他们还不知晓我们已经来到了如此近处…”
“果然…他们已经没有余力去放出那么多眼线了…黄将军那边,看看时间…应该要开始了。”
诸葛亮的眼中罕见的充满了杀意,声音冷峻的他,此刻还在飞速的挥动着羽扇——他很紧张。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了。
他们都在等待城东的喊杀声…
突然…城东的方向,传来了剧烈的炸响。
远远的,诸葛亮和周瑜都清楚无比的看到,从远处水面之上,密密麻麻的火箭正如暴雨梨花般向着襄阳东城门飞去。
“开始了!”
诸葛亮和周瑜的眼中免不了兴奋之意。
而目光拉近之后…
樊水之上,黄盖意气风发老当益壮,一马当先的他一箭射向襄阳的东城门楼上,远远地,似乎他看见有一个人影倒下,嘴角不免多了一些笑意。
“全军听令!一队点火,二队继续补充火矢!迅速压制城墙上的守军!”
“其余的将士们,随我登城!”
火焰所蒸腾的热气在江上形成了鼓鼓气旋,旌旗飞扬之间,黄盖一声令下,近百楼船之上,竟向着远处的襄阳东城墙上探出了一根根粗实无比的竹竿…贴近才能够看清,这些竹竿可不是什么寻常从竹林砍下的普通竹子。
而是捆成一捆,足以在同一时间承载数十人在上面行进的竹捆——
巨大的竹捆从天而降,在“火焰雨”的掩护之下,直接搭上了襄阳的东城墙。
沉重的响声直接拍的襄阳上空雷鸣不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的水师正向曹军展示着水师如何攻城。
数万水师齐齐进攻,在震天的喊杀声中,大量的兵士于竹捆之上持盾刀冲刺,远远看去,正如一个个东吴士兵在江面至城墙之间的上空飞行,实在是壮观无比。
然而…
黄盖大笑,却只笑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
他本来还觉得襄阳的曹军实在是羸弱,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可怜无比…可他的这份怜悯,还没等落到对方的头上时,他就看到远处本来沉默无比,似乎毫无动静的城墙上,曹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极富耐心的徐晃与曹仁早已恭候多时,正如易小天吩咐的那样,无论对方如何狂妄的放箭,他们需要等待的,都只是樊水上游那边天上的讯号。
此刻,就在黄盖毫不知情的樊水上游的山谷上空,一抹光芒出现在漆黑的夜空中心。
那火光摇曳着,不断地向着天穹飘去,而这…正是易小天要他们等待的讯号——孔明灯…或者说,现在应该称其为“天灯”!
一盏天灯在夜空摇曳,紧接着便是十盏,百盏…微弱的火光本在星空之下,显得微不足道,但那百盏天灯相连,竟然将襄阳东南方的天空点亮。
“于禁那小子…”
“既然于禁他已经成功了,子孝…该给这群东吴来的“鱼儿”一点颜色看看了!”
徐晃露出极为自信的微笑,曹仁与他相视一眼,两人挺身而立,立于城墙之上,旋即大手一挥,数百名经过精挑细选的城中力士,终于挤出了匠作坊特地为此战而研制的“对水师”专用兵器——飞竹剪。
<spanstyle='display:none'>p+papkvdhvb6yho91axfxz1xfdfkhjzq==</span>
第五百七十三章 搁浅的鱼儿
徐晃一声号令,无数自夜幕下早已饥渴难耐的巨型兵器…终于出现在了城墙之上。
黄盖本还在洋洋得意之中,却突然看到对方的城墙之上,出现了长度几乎不亚于他们登城竹捆的奇怪物件。
黄盖以为自己是看错了什么,但在又一波火箭席卷过城墙之后,他借着火光,终于是看清了对方城上那密密麻麻人影手中所拿着的怪异武器。
“那是什么鬼东西?”
身旁尽是士兵们的喊杀声,无人回答黄盖,但很快,黄盖就看到了自己此生最难以忘记的一幕——
“再等等…再等等…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