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生…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马腾这一把岁数了,在关乎到天子的大事上面也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现在沦落到要找易小天来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易小天显然此刻的心思已经不在这里——
“马老,你可不要自乱了阵脚…现在可是我们掌握了主动…只要我们不戳破,天子不会对你们做些什么…反倒是现在,天子的脸色应该相当的精彩。”
易小天笑着拍了拍马腾的肩膀,思绪却已经飘到了远方——赤壁之战,曹军战败所产生的影响,可不止长安这一块——
…
所谓三线告急,孙刘联军对襄阳发起的猛攻,实际上只是为了拖住留在襄阳的曹操的主力部队。
而以程普孙权为首的东吴兵马,此刻早已经兵至宛城——他们的目标合肥,此刻包括守城的将领蒋济在内,满打满算起,仅有兵马一万——
作为战前距离合肥最近,最有可能驰援合肥的大将,文聘被未雨绸缪的易小天迅速的调去了宛城附近。
但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孙权竟然在赤壁之战的大战之后,还能够掏出一支将近十万人的军队,这就对于现有的局势足以称得上是一次降维打击了。
这可是十万兵马——乌林赤壁的战火,足足吞没了几十万人的性命,西北的张鲁韩遂养精蓄锐多年不说,拿出一只将近十五万人的兵马,实际上真的杀到了长安城前的时候,这只临时拼凑的队伍也算是原形毕露。
整个北方,不,可能整个天下,现在能够称得上是精兵的兵马,也就唯有曹操留在后方的并州军与拱卫许都的一支虎豹骑了。
堪堪不过五万的兵马便是曹操现在最后的老底。
结果…孙权的这一手“无中生有”,简直是要了曹操的命。
——
远在襄阳的曹操哪怕仍旧在督战,阻击着周瑜与诸葛亮那一波又一波不要命似的猛攻,他的心中却仍旧担忧着后方的两线战场——
“可恶啊…周瑜小儿…你就铁了心的要把本相拉下水不成?”
望着那些在追月连弩的箭雨洗礼下成片倒下的孙刘连军的士兵,曹操是又恨又无奈。
他只能祈求易小天对于两线战场的布置,能够起到预想的效果——
——
只是,曹操以为的破局的关键,就是易小天此前提前调动的文聘…毕竟对于文聘,曹操还是相当信任的,文聘在江夏留住的兵马,虽说是降兵,但绝对是当年刘表手底下最能打的一支。
然而…可能再来多少次,曹操都不会认为易小天最后临走之前,让曹操调去合肥的张辽张文远,最终却会成为志得意满的孙权,乃至整个东吴接下来不知多少年的噩梦。
第六百一十三章 吾与天子感同身受
张昭从孙坚时代起,便是他手下的文官的代表。
倒不是因为张昭此人带不了兵,实在是因为张昭的身份金贵——对于整个江东来说,张昭自始至终都是他们士族的代表。
张昭只要还在朝堂之上,就代表着士族的力量仍处于鼎盛阶段。
而似乎是“众星捧月”起来的张昭,也靠着雄厚的底气,在朝堂上为世家大族们争取了不知道多少利益。
如此相辅相成的局面之下,以周瑜和鲁肃为首,以孙权为核心的新兴集团,似乎不可避免的触动了江东士族的蛋糕。
江南偏安,江东亦如此。
若不是曹操兵临赤壁,摆明了要一战荡平东吴,很可能到现在,这群世家大族还打算着跟曹操和声和气的交涉一番,想着不靠战争,就能够摆平东吴的危机。
要战——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绝对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要降——他们却要比谁都积极。
而到了见风使舵的时候,他们又叫嚣着,要光复虎贲之威,征讨逆贼曹操,救大汉于水火。
此前扣扣搜搜,一匹马,一根箭都要跟周瑜来回扯皮的他们,看到了能够一举拿下他们心心念念的合肥的机会时,比谁都要慷慨大方。
十万兵马,转眼便凑齐。
所以,周瑜哪里是甘为嫁衣?
他根本就是被逼无奈,连他都不清楚,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们,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凑出十万兵马——那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心疼…心疼自己手下那些无可奈何只能沦为炮灰的将士们,遗憾,遗憾于不仅未能夺下襄阳,让孙权堂堂正正的挺直了腰板,站在江东的朝堂之上——这可是孙策的遗愿啊,周瑜与孙策亲如兄弟,兄弟的遗愿未了,他又怎能甘心?
所以与曹操对决的周瑜,不是不心疼,而是没有办法心疼。
他明白,只要合肥被张昭拿下,今后…恐怕孙权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只会更加的卑微。
张昭说一不二,步骘、顾雍、虞翻等等等等一大批以世家为支撑的文臣将会完全把控朝堂。
到那时…
只怕是东吴再无翻身之日,永远不要想着图谋中原,一匡天下了。
悲凉如周瑜那般,此刻心中竟然生出了:若是张昭败了,或许他们的局势会更好——这样的想法。
却不知,他无意间的一次畅享,却在这东西纵横千里的战线上,悄然萌发了种子。
——
宛城拿下,应该说,宛城不过是走了个过场。
曹操留在宛城的守将因为知晓敌不过孙权来势汹汹的十万大军,极为明智的选择了弃城保全兵马。
三千人火速的退往了蒋济所镇守的合肥,会和之后,也算是让蒋济的兵力,堪堪来到了一万出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