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人拦住了打算离开的鲜花。
看样子是咖啡馆的服务人员,他们挂着职业的笑容询问道“请问,您认识刚才那位先生和小姐?”
“……”
鲜花回头看了一眼一片狼藉的咖啡馆。
她很想说不认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杀人鬼
推开半掩的门扉的门扉,一阵刺骨的冷风拂过。
天气有些阴冷,虽然时值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但并不妨碍淘气的雨造访观布子市。
有一个人站在巫条大楼屋顶的附近,俯瞰着这座城市,或许是站在屋顶边缘可能会被人注意到,她很知趣地稍微拉开点距离。
两仪式。
即便听到屋顶的门被推开,两仪式也没有回头。
两手插在外套的口袋里,两仪式静候着夜晚的完全降临。
“……你在这里做什么?”
“……”
沉默了片刻,两仪式才缓缓开口。
“等待一个将死之人。”
“巫条大楼的连续跳楼事件,你找到真凶,并打算将她降伏么。”
“和巫条大楼的跳楼事件无关。我能把那个家伙杀死,所以才来这里。”
两仪式说着奇怪的话,大概是独自等候十分无聊吧,才会和罗摩搭话,但目前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的枯燥乏味的对话模式。
依存死亡,浮游于世的二重存在330之幽灵,看来今晚确实会有剧情发生呢……等等看吧,花不了多少时间
“幽灵?”
造成巫条大楼连续自杀的元凶,是巫条雾绘的灵体
奈亚子的剧透对罗摩来说不算特别讨厌,尤其是这种直接省去调查的剧透,简直不能再便捷。
巫条雾绘在那个病房里待了数年,哪里也去不了,只能透过俯瞰着窗外的风景,久而久之诞生了不满于永日待在牢笼里的渴望,于是在某个别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澜下,巫条雾绘的灵体脱离了肉身,形成了禁忌的双重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灵魂和肉体分离那种感觉吧。罗摩习惯了肉体死亡、再用霜之哀伤收割灵魂的形式,倘若灵魂和肉体分离的人不是巫条雾绘,罗摩倒是很有兴趣试试看用霜之哀伤夺取活人的灵魂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渴望杀人,你不该来到这里。”
“……”
“会来这里的是无形的怪物,无法填补你的空洞。就算你成功把她杀死,你也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充其量是缓和一下你的杀人冲动。”
两仪式并不否认,她自己也隐约注意到,自己会来巫条大楼的屋顶等候巫条雾绘的灵体,真正的理由再明了不过。
巫条雾绘不会死。
就算被两仪式打散,巫条雾绘也不会真正死去。罗摩说得没错,想杀人的杀人鬼,不会刻意等候一个无法杀死的人,两仪式若要杀死巫条雾绘,去医院才是正途。
“你有过杀人的经验,对吧。而且不止一个。”
“看得出来么?”
“你在谈及杀人这件事的时候,连一丝畏惧都没有。”
要说因果关系的话,其实是反过来了。
罗摩认为,恐惧是抑制杀人的一剂良药。在这个法制体系的社会,杀人便意味着自己构筑了数十年的人生轰然崩塌,安稳不复存在,作为杀人的馈赠也只有亡命之徒这一事实。
罗摩没有恐惧,对杀人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没有任何感触,而自己亲手铸就的血腥,也不存在任何畏惧的因素。
abbi
事实上罗摩有过不止一次的杀人经历,甚至包含许多罗摩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你我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但我想某些地方我们能达成共识。你不想开创先河,一旦杀死第一个人,之后就会越来越淡薄,直至索然无味地重复着相似的行为,内心则麻木不仁。”
“……那是杀戮,而非杀人。被害的一方保有着人的尊严死去,这是杀人的行为。纯粹的累积数字,漫无目的的行为是杀戮,所谓杀人鬼就是这样的存在吧。”
杀人和杀戮是断然不同的两种。
为了某一目的,复仇也好杀人委托也好,杀死特定的目标,来充实自我即为杀人。
杀戮并不相同,被杀死的一方毫无尊严可言,满怀着不解和屈辱死去,甚至是杀人鬼没有意识到的存在。杀人鬼进行杀戮的时候,不会把对方当做人来看待。
一堆累积的数字?无关自身的肉块?哪一种都无所谓。两仪式认为自己有堕落为杀人鬼的可能性,束缚住她的枷锁太弱了,稍微认真用力,就会把缰绳崩断,再无回归的可能。
“那么……你是要、成为杀人鬼?”
“我本来就是。”
“你能杀得了什么?到现在为止,你选择的都是不能被称之为杀人的杀人。”
“……你好像和我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两仪式终于回头,凝重地说道,她指代的世界并非是大概念,准确来说是“领域”的不同。
罗摩历经的世界,完全没有真正的和平,就算有也是表层的现象,斗争和生命威胁依然存在。所以罗摩早就习惯了杀人,杀死第一个人的时候还会对自己毫无恐惧而感到唏嘘,之后就不再有任何感触。
两仪式是生活在道德和礼仪的社会,战争这种合理的大型杀人舞台距她极其遥远,因此两仪式无法做到像罗摩那样淡漠,这是两人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嗯。我早就习惯杀人了,也没什么好深思熟虑的。”。
正文 第四十六章 伊丽莎白的新生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伊丽莎白的身影渐渐模糊,最后竟像清姬一样自我消失。
“……这算什么?虎头蛇尾。”
两仪式略感不快,难得碰见了一个残忍的杀人鬼,不把别人当做人类看,只有当别人发出痛苦的哭嚎时,才会幡然醒悟对方是人类。
“毕竟她只是从者的怨念体而已。”
不能使用宝具的从者,单凭技巧很难对罗摩造成什么威胁。
话说回来,清姬和伊丽莎白的接连退场,是否证明了只要能够解开对方的心结,就可以免去斗争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