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罗凤正在沉吟之际,突然从暗处走出一人,戎装铠甲,手提钢刀,阁罗凤大吃一惊,急视其人,乃军使副枢密郑回。
此人原为汉人,从小随父亲归入南诏,忠于南诏胜于大唐,自幼饱读兵书战策及经世济国之书。为人机谋深远,年轻气盛,是南诏国第一等的人才,不过其人脾气火爆,心高气傲与旁人相处并不融洽,虽是如此,年纪尚轻就升迁到枢密副使的要职,其才华自无疑义。
郑回见阁罗凤受到惊吓,急忙抛下钢刀,扑地跪下,连忙说道:「惊动王上,死罪,死罪!?
阁罗凤道:「爱卿不必多礼,请起,请起!?
郑回慢慢起身,退在一旁。
阁罗凤见他一身戎装配带刀剑,于是问道:「爱卿为何没参加庆功宴,而在夤夜之际,身穿铠甲,提刀夜行??
郑回肃然道:「虽然我军赢了这一阵,但唐军元气未伤,兵行诡道,还是小心为上。?
阁罗凤嘉许的说道:「我南诏端赖卿等忠勤谋国,才得以保全啊!?
郑回道:「王上洪福齐天,天纵英明,我等只是依循圣上御令,努力杀贼罢了,不敢言功。?
阁罗凤听他并不居功,心中更为欣慰,只因心中烦闷,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郑回道:「今日乃我军大胜之日,我主因何烦忧??
阁罗凤乃英明之主甚为知人,故也不隐瞒,于是回道:「朕因唐兵勇悍,取胜不易,因而心中烦恼。?遂把心中忧虑都告诉了郑回。
郑回乃聪达之人,及时意会,便一笑说道:「我主不必担忧,我瞧唐军主帅鲜于仲通乃无能之辈,将帅无能,虽百万军亦无为也。?
阁罗凤奇道:「愿闻其详。?
郑回答道:「成都府离我国都仅数百里远,鲜于仲通不思兼程急进直取太和城,反而延误时程,让我军集结南、北庭兵马并力拒之,此乃最大失策。没看出我军诱敌之策,分三路军进击,深入我境,实乃无智。我军吐蕃强援在外,唐军利在速战,这两日唐军若不全力攻城,又不移营迎击吐蕃援军,显示唐军主帅必定三心两意,拿不定主意。而时间有利于我军,只要我军等到吐蕃大军前来,然后两面击之,则唐军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