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说出实情,并且保举了韩信。
萧何说:“韩信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
刘邦最终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
最终,韩信归附刘邦。
果然如同萧何所说,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奠定了西汉的开国。
这一次的世间,直接让萧何觉醒了两个技能,一个是——保举,一个是——月下。
而且全部都和韩信有关。
因为,韩信也是S级的人才。
韩信的统兵能力,在华夏的历史上绝对是排的上号的。
他有自己的专属名称——兵仙。
杀神——白起。
兵仙——韩信。
军神——李靖。
武穆——岳飞。
如果他们不是S级别的人,陆岩都想去投诉了。
这不是开玩笑嘛。
此外还有兵圣——孙武,吴子——吴起等人。
······
萧何的第三个技能“留守”是陆岩最为看重的一个技能。
这个技能真的太重要了。
以后他御驾亲征的时候,可以放心地将国家交给萧何了。
有萧何稳定后方,踏实。
当时刘邦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
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彭城进发。
由于几经战事,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
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
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
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
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
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之后和项羽一战,刘邦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
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
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
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
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后来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有这样忠心不二的人留守后方,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四十五章 萧何大礼 后宫板块开启
陆岩将萧何搀扶起来后,瞬间感觉自己的疲惫消失了。
能够得此贤才,就是再让他再刨上一会地,他也愿意。
只是现在,腰有些受不了啊。
“大王,你一共开垦荒地一亩三分,所以,微臣将有一份大礼,三份小礼送给大王”,萧何进行了一下估测。
陆岩开垦的荒地,为一亩三分。
当然,这里的计量单位和现实之中的计量单位不一样。
现实之中的计量单位比较大。
这里的一亩三分地,其实没有现实中想象中的那么多。
“啊”,陆岩听到这里,心里顿时后悔了。
“还有奖励?”
陆岩有些愣了。
“是的大王,这也是微臣出山,赠送给大王的礼物”,萧何点了点头。
“本王现在感觉不是那么累了,是不是还可以再开垦一些”,陆岩有点贪心了。
“大王,这是天命,不是微臣可以影响的”,萧何淡淡一笑。
“好吧,不知道是什么大礼?难道是万里长城的建筑图纸,或者是始皇帝的藏宝图?”陆岩感觉自己怦然心动。
心脏都剧烈的跳动起来。
“大王,你想多了”,怎么可能是这么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