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节(1 / 2)

“回禀大人,我和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只是没有想到,对方竟然犯下如此之罪,真是罪有应得”

,包拯见过对方,但是不熟悉.

有过一面之缘.

“哦”

,毛遂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牵连.

“那天我们从董府出来后,我的钱包掉了,恰好被对方给捡到,然后还给了我”

,包拯解释了一下.

而随着采花贼的落网,这一次的事情也落下了帷幕.

其中获益最大的,当属于董小宛.

董小宛为了抓住采花贼,不惜以饵,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

现在人们说起董小宛,谁不竖起大拇指.

此女不仅漂亮,而且十分地有胆气.

谁要是娶了她,那了.

于是一时之间前来求亲的青年才俊,数不胜数.

董老爷和董夫人笑开了花.

没想到因祸得福,将自己女儿的名声给宣扬了出去.

老两口那叫一个开心激动.

董小宛乃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属于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

,“董家绣庄”

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

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

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董白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伤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而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天下陷入战乱之中.

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人们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

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

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

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15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

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

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

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都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于是,闻名天下的“董小宛”

出现了.

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了这个年轻的姑娘身上.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

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

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闲暇,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

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

看无下划线版小说请下载飞卢小说

第540章 红颜多磨难 暗度陈仓(四更)

细读董小宛的一生,可以发现,她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这也是人们怀念她的原因.

她虽然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

来往金陵,苏州之时,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复社,强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

后来在满清贵族南下时,董小宛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

在逃难江南时,她耳闻目睹各种血腥暴行,在盐官城照料被惊吓而病危的冒襄时说:“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展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劝导冒襄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跟满清贵族合作.

董小宛的言行对冒襄本人一生义不降清影响很大.

比起那些降清的“大丈夫”

冯锉,王铎,金之俊等文臣,洪承畴,吴三桂,阮大铖等武将,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董小宛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向往主流.

欢场中,男女杂坐,喧嚣并起,每次遇到这样的场面董小宛就心生厌烦,落落寡欢,而每到幽林远壑,面对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

她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当一个闺阁诗人,而不是迎来送往的神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