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节(1 / 2)

可以参加最后的花魁竞争,面见大王.

而缇萦,也到达了自己的目的.

缇萦救父后来还被改编成为了电视剧——《神医侠侣》.

正是讲述的西汉时候的事情.

只是,进行了很大的改变.

陆岩打算救助缇萦的父亲,也不是简单救助的.

因为缇萦的父亲也不简单,乃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医生,此外,还当过齐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仓公师从阳庆,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

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的程度.

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

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

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异常.

就像以上所举医案,由于仓公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仓公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

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祟.

汉文帝十三年,有权势之人告发仓公,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

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仓公肉刑,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

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

因此,仓公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55.

行时都去送父亲,相向悲泣.

仓公看着五个55女儿,长叹道:“生女不生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完父亲的哀叹,十五岁15的萦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

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仓公被押入狱中.

为了营救.

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

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

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

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

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

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

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

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

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

的汉文帝刘恒,史书记载,汉文帝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百姓安居,人民乐足.

他见到上书后,感其孝诚,免除了仓公的刑罚,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的肉刑.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不久,丞相张苍等人根据这个诏书废除了肉刑制定,颁布了新刑法.

正是小小女子缇萦的至孝之心而上书救父的美举,促使了肉刑的废除.

为此,班固有诗赞缇萦: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陆岩也想着借助这个故事,宣扬自己的事迹,以后再提到缇萦救父,那主角就是自己了.

而缇萦救父的故事,也要改变一下.

里面的汉文帝,应该变成自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