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平和,仁厚低调.
汉高祖去世后,吕后监国专权,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
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称帝,史称汉文帝.
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中原等问题.
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
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式,营造安定团结,休息的政治局面.
后元七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
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陆岩虽然被评价为“汉文帝”
但是他做的事情,不可能和汉文帝一模一样.
比如对待外族,汉文帝采用的乃是和亲,而陆岩采取的乃是战争.
和亲只是短暂的和平,只有将对方给打怕了,
才不敢来招惹你.
所以在这一方面上,陆岩和汉文帝不同.
陆岩被评价为汉文帝,只是在历史地位上,达到了汉文帝的高度.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但文帝即位之时,不仅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
造成这种贫困的状况,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10聚而食之”
,农民遭受残酷剥削,淫侈之风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背:本趋末的结果.
于是他开始大显身手,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
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
据说有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
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罪金”
罚四两金.
文帝要求处死.
张释之向皇帝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
文帝终究表示廷尉做得对.
黄老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执法”
“守法”
思想,但基于“安民”
“惠民”
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
主张并不首肯.
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
,而且要求“法正”.
在这种思想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坚持除秦苛法.
汉文帝除“收孥连坐法”
,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
为了吸引农民归农力本,文帝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汉文帝二年和文帝十二年,文帝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
文帝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
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
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减至每人每40钱.
文帝“偃武兴文”
,“丁男三年而一事”
,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这样的减免,在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看无下划线版小说请下载飞卢小说
第724章 金山教无相皇 无相神功(三更)
陆岩和汉文帝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发展国家上.
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对于异族这一方面上,陆岩和汉文帝有很大的不同.
汉文帝的和亲政策,陆岩绝对不会使用.
这一方面,陆岩比较欣赏明朝.
不和亲,不朝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