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逸看了那女子一眼,知道这便是唐雪见,而两人身旁的年轻人,则是他们的儿子,景小楼。
挥挥手,秦逸不再留恋,大步离开。
从这一刻开始,他在这仙剑世界中,寻道之路也终于开始了。
将青锋剑负在身后,又打了慢慢一壶酒,秦逸迈开双腿,徒步行走。
他没有御剑飞行,也不急着赶路,从渝州出发,心之所至,便走到哪里。路途中的风景,河水,山间果实,野味,都被他一一品尝而过。
心中万千智慧光芒闪烁,迸发出一个个道的火花,让他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春雨时分,他不打伞,任由雨水淋湿自己,感悟雨水的冰冷与柔和,或是狂暴与怒火。
艳阳高照时,他被晒的皮肤黝黑,汗如雨下,体验三伏天的炎热。
霜雪满天时,盘坐在雪地,变为一个雪人,静静看着村中孩童在他面前抛雪球,打雪仗。
秋天时,抬脚踏过一个个枯叶,感受着万物枯寂的过程。
这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是通往道途的路。他缓步行走,对照清辉手札,自己理解万物,心中越发平静,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眼前的迷雾似在层层拨开,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在道上,在体验,在收获,也在学习。
这一走,已不知有多长时间,更不知走了多少里路。
当这一天,他将剑神彻底掌握之后,恍惚间,忽然觉得已经距离离开度过太长。
“我经历了几个春秋?几次凋零。”
“今夕又是何年?”
突如其来的茫然,让秦逸有些紧张。
这道如此高深,如此令人沉迷,他竟已忘了时间。
“如今蜀山掌门是谁?”
他寻到一江湖中人,拉住对方问道。
“常浩,常掌门啊!你又是何人?”
“徐掌门,徐长卿呢?”
“早归隐了!怕是已经去了仙界。”
秦逸一怔,忽然清醒过来。
“已经五年了吗?”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
“长卿师兄,你终究是退开了。”
第二十二章 律德长老
秦逸莫名惆怅,晃眼间,已是五年岁月,今朝方知,故人已不在。
这五年来,他沉迷于道,遵循自己的感觉,漫无目的的漂泊在大地之上,阅尽人生百态,看遍山河万里,时间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也早已感觉不到其流逝。
当沉迷于一件事,注意力高度集中之下,便会将身周的外物都尽数忘掉。
修道之人意志坚定,心神凝聚,这种事情便会更加深入。
“长卿师兄,岁月荏苒,日后不知还可有机会再相见。”
长叹一声,秦逸放开那被拽住的江湖人,踏步离去。
修道之人一旦选择归隐,便如龙潜于渊,很难寻找。他们看破红尘,超然物外,心境早已不同于寻常。秦逸很清楚,仙剑世界,不同于他前世地球上那些小说中的修道之人,修炼仙道,却依然还是凡心,贪嗔痴恨无法断绝。
这里的道,明心见性,磨炼精气神,本质便在蜕变凡躯,凡心。仙凡,仙凡,这之间本就有着天壤之别。
仙从凡来,但却早已不再是凡。
五年的修炼,他修行了五系仙术,蜀山剑技,景天所传授的绝技,又是更进一步。相比初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的实力可以说早已是天地两重天。
从开始修道以来,他便将自己当为了尘世凡俗之人,从未动用过法力,也未出过手。他超然于物外,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一切,却不参与。
他已经模糊看清了道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我看到了,还需走进去,然后走出来,最后忘掉。”
“如此,才能达到忘道境。”
秦逸对自己的道路非常明了。
“我明悟了自己的道,知道该如何去做。”
“可惜的是。”
顿了顿,秦逸一声长叹。
“却没来得及去送长卿师兄一程!”
也许,那个温润如玉,面带微笑的掌门师兄,也曾在无极阁的门口,等待他的回归,却久久无法等到,最终带着遗憾归去。
迈步踩在青石地面上,秦逸走过了一条街道,走出了这座他不知晓的无名小城。
“哗啦啦!”
当他离去之时,原本艳阳高照的天际,忽然降下了瓢泼大雨,玉珠拍打在青石地面上,连成一片,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醒过之后,秦逸便不再沉迷进去。
他继续迈步,行走万里河山,心中种种感悟不断袭来。
“我想去苗疆看看。”
“长卿师兄的遗憾也许在那里,我应该做些什么。”
“还有景天与雪见,也想念夕琼茶了。”
嘴角带着微笑,秦逸向着苗疆而去。
这片大地无比宽广,浩瀚,他此刻距离苗疆何止千万里远。仅凭借两条腿,自然无法短时间内到达。
半年之后,秦逸来到雷州。
在这座城中,他碰到了蜀山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