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节(1 / 2)

在这样的状况下,距离想要像神之键一样高度利用律者核心的成熟技术出现实在遥遥无期。

而永生者计划是否有在进行,从Himeko本身都不会操控崩坏能这件事情就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以致于现在苏青安无法理解,现阶段的文明怎么样才能快速研发出关于永生者技术和产生神之键的方法。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由于自己的出现导致了世界线出现了变动,使得相关的开发人员在大崩坏初期就失去了性命,变相让如今文明的对崩坏的技术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

以常识来思考,苏青安的担忧很合理。

Mei的存在终究过于与众不同,以正常的逻辑推演都不至于思考成这样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

只能说现实总比故事更魔幻。

而在沿途路过新西兰的时候,苏青安做出了相应判断。

奥兰克大概率产生了一位律者,并促使官方再度使用了崩坏裂变弹。

少年不清楚那位律者究竟有没有被成功歼灭,但就新西兰附近区域和国度的崩坏能反应看来,律者已经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苏青安没有接受多少外界的信息,所以六个月的时间足够诞生出几位律者,他依旧不得而知。

但假如那位律者真的被崩坏裂变弹杀死在了新西兰,那大概率是第四律者。

现文明对律者的最高手段大概率就是崩坏裂变弹,而少年不认为崩坏意识会让自己的使徒重复死在一种手段上整整三次,所以这个判断很合理。

关于第四律者的能力,苏青安曾经在天命的资料库里有所耳闻。

那是名为【理想流体】的恐怖能力。

即便同为只能利用权能的皮毛阶段,但拥有这个能力的第四律者依旧会远比能够掌握电磁场的第三律者更加快。

理想流体的本质就预示着速的极致,不存在摩擦力的性质代表着不会受到重力干扰,而即便是光线的速度也会因为巨大的重力而被吸进黑洞。

可想而知,若是第四律者掌握了这份力量会有多么可怕。

但实际战斗却没必要过分夸大对方的极限,苏青安虽然不知晓为何律者无法做到理论上的那些事情,但既然做不到就代表理论就只是理论。

律者使用权能必然有着自己不知晓的限定因素在里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崩坏意识必然没有能力去直接拔高这方面的要素。

理由很简单,若是能做到,人类早已灭亡在第一律者出现的阶段。

所以这也冥冥之中给予了这些看似无敌的律者一层无形的上限。

以这个位格来观察,第四律者能利用的权能形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引起风暴。

人类这次没能给第四律者展现出自己强大的机会,但崩坏意识不会继续干出类似的愚蠢错误。

祂会做出的决断或是让律者塑造的过程变得更快,或是让律者塑造的阶段变得更加隐蔽,又或是干脆找到没有崩坏能检测器的角落,也可能是三管齐下。

第五律者不管拥有的是什么能力,都不会在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窘迫状况。

指望像这次一样毫无波折的直接用崩坏裂变弹杀死对手,会很难很难。

何况.....律者只会越来越强,这是历史给予苏青安的准确判断。

拿自己来做比方,他能够凭借着全力短暂地拖拽住第三律者,但之后关于其余序列的律者就完全是两码事。

第四律者死的太干脆,指望逐火之蛾能遗留下多少相关的数据无疑是痴人说梦。

大脑里纷纷扰扰,但最终都无法得出有用的结论。

少年负棺行走在无人的城市废墟,他刚刚从六个月的长眠中醒来,即便度过了一天的时间,他脑海里的思绪还是过于杂乱不堪。

但以客观角度而言,明镜止水之境的苏青安之所以会陷入毫无情绪的杂乱分析,其根源还是因为灵魂后遗症的存在。

事实证明,心血来潮的前往沧海市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决定。

苏青安并没有从这满地残骸的城市里找到什么值得前来的事物。

但在之后漫步的过程中,一处即便在满是辐射与崩坏能纠缠的环境里都透出熟悉和异常的波动将少年从漫无边际的思考硬生生拖拽了出来。

身体本能的动作几乎比思考更快,自行迸发的【千星】增幅了机能,让苏青安转瞬间就抵达了并不遥远的彼方。

少年踏足着这块区域,倒映在赤瞳中的地形轮廓隐约能见到熟悉的影子,他无言无语间轻抬眉眼,无形的剑气便将倾轧在波动来源之上的废墟尽数斩断。

苏青安背着棺木,踏入了漫天扬起的尘埃。

于是。

少年望着缓缓散去的电磁屏障和之下的粉色书包,沉默了很久很久。

96.葬礼,雅拉达的传教士.

苏青安记得这个书包。

佐藤由乃不断往这个书包塞泡芙的模样,到了如今依旧能够清晰呈现在脑海。

少年将棺木放到身旁,拾起了粉色的书包,他的指尖驻留在拉链上,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打开。

苏青安想,这对那个一无所有的小姑娘来说,应该就是唯一值得守护的事物。

所以即便在被压迫到失去神志后,她还是下意识让权能的余波绕开了那个房间。

所以哪怕第三律者在和自己战斗的过程中都未曾选择散去这道电磁屏障,以致于这个书包在崩坏裂变弹之下都仍然完好无损。

苏青安阖上了眼眸,他对自己这样说道。

别再逃了,没用的。

【灵魂本质:70.21(78.31)】

当放弃了继续撕扯灵魂上的伤口,那些伤口也就在须臾间彻底自愈。

少年望着书包,感受着胸腔间百感交集过后便瞬息消弭的空无,骤然间理解了一个现实。

那些曾经让自己觉得值得畏之如虎的情绪,其实早已彻底燃尽,它们仅余下了少到可怜的灰烬,就一如袅袅的青烟在散于高远苍穹之际,已经少到甚至无法看见原先的形体。

憎恶、悲哀、绝望、苦痛、不解、孤独、无力.....

这些情绪杂糅在一起汇成了干涸的泉眼,他所能感受到的也只剩下了那些曾经被濡湿的土壤。

原来哪怕不再逃避,不再刻意撕裂灵魂让情绪麻木,自己也已经不会再为之动摇。

少年之前担忧不撕裂灵魂就无法保持理智的念想,放到如今显得实在分外可笑。

原来,早就....用不着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