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8节(1 / 2)

再看杨陵和梦牙一前一后冲进剑阁。杨陵道:“公子算的时机刚好一百天,不多不少,二位该歇歇了吧。”李易走上剑阁对李登仙道:“火雷的滋味如何?”李登仙苦笑良久,李易道:“我本善良,和蜀山无仇,二位宽心,在下先统一邪道再说。”李易走后,李登仙看向李卫道大哭道:“完了。”

李卫道道:“在下骑青牛回龙虎山,李登仙保重。”李卫道拍拍屁股走人,李登仙追上来道:“李道长等等,登仙有话要说。”李卫道道:“何话?”李登仙道:“你我皆是道士,本是一家,李道长看看还有什么办法挽救剑阁。”

李卫道笑起来天真无邪道:“没有。以后除魔卫道的事就交给龙虎山了。”李卫道骑青牛回龙虎山,燕庄对杜醇道:“看到没,这便是正道。”魔主统一邪道下一步便是灭杀正道。游魂道:“公子千秋万代。”李易看向游魂又看向秀王爷坐在王座上道:“我晓得你们都看好这个位置,游魂你坐上来。”游魂害怕道:“属下不敢。”李易大怒道:“难道要我亲自扶你上去不成?”游魂跪下来道:“属下再也不敢了,公子大慈大悲。”李易道:“你偷坐王座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但是让你去灭峨眉,你却让午阳知道,这本是我计划的一部分,你坏了我的好事。”游魂松口气道:“是夫人自己问的。”李易道:“很好。”李易抓住游魂衣领道:“昆仑再失手,提你的人头来见我。”

游魂带人去昆仑,李易回住所,刘午阳坐在镜子前,看向镜中的自己道:“端午,我今天生日,可以不开杀戒,放过峨眉么?”刘午阳知道这样过于为难李易,李易道:“亲媳妇儿的话永远算数,不杀峨眉弟子。”李易坐下来给刘午阳画眉。门外杨陵道:“公子,华山掌门求见。”李易放下画笔道:“你让他等一会。”杨陵道:“公子,来的是你亲哥哥。”李易道:“你去告诉华山掌门,华山不在被灭名单当中。”刘午阳道:“不去见哥哥真的不要紧么?”李易道:“还是不见了,这个时候他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会成为其它门派的仇敌,我不去灭华山,其它名门正派也会去灭,别人会误会华山投靠邪道。”李易想保住哥哥,只能不见。

刘午阳道:“你总是喜欢把心思藏起来,让别人看不懂。”李易道:“即使天下所有人不懂,只有媳妇一人懂,我死而无憾。”刘午阳落泪道:“真是个傻子。”

李易坐在王座上,看向属于自己的实力,短短几个月,便攻取崆峒,武当,昆仑,青城,少林,只剩下峨眉,蓬莱,蜀山,华山四家。

李易问游魂道:“梦心,秋木呢?”游魂道:“秋木自杀。”李易再问道:“梦心呢?”游魂道:“跟秋叶在前往蜀山的路上。”李易道:“知道了,最后的战场是在蜀山,我又败了,为什么会是蜀山。”游魂不敢去问。李易看向秀王爷道:“你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在意蜀山是不是?”秀王爷道:“属下不敢。”李易道:“你应该问。”秀王爷不明白李易的意思,李易道:“你代替我去蜀山,你知道谁该杀谁不该杀,杀错一个我要你的命。”秀王爷走后,梦牙道:“叔叔,要不要派个人监视他。”李易道:“这类人表面文章会做的很好,你去不去监视都一样,这类人动的是脑子。”

对于秀王爷的投诚,李易一直坚信此人有反骨,秀王爷有大才,李易不得不用他。

小竹子道:“王爷为什么不拒绝?”秀王爷道:“李易想借蜀山人之手杀我。”小竹子道:“王爷都知道为什么还要去?”秀王爷道:“忠义二字,你看我像有反骨的人么?”小竹子道:“我懂了,这是莫须有的罪名。” ..

第三百七十章 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

清远镇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因靠着一座名为清李远明的大山而得名。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远镇里的人大多都是靠着清李远明里丰富的山珍与野兽过活。虽然清远镇不大,但因为清李远明物产丰富,清远镇的人又大都勤劳勇敢,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当人们不用为吃穿发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些更深层次的需求。所以,大家在镇长李远明提出要建私塾的时候自然是满心欢喜地坚决拥护了。毕竟虽然大家都是靠着清李远明过活,但是在现在的太平盛世之下,读书人还是蛮受人尊敬的。如果孩子有这方面天赋,弄得学问深厚,说不得能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当个师爷(毕竟猎户出身,对这些没什么概念)什么的,也不用进山去面临那些猛禽异兽了。

虽然大家靠着山中的物产过着不愁吃穿的ri子,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不得哪天运气不好,遇到什么猛禽异兽,一命呜呼倒还一了百了,弄得一身残疾拖累家人不说,自己过得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哪个父母部位自己孩子着想,哪个父母希望自己孩子随时面临危险。再退一步说,就算自己孩子没那个命,那读点书识点字在以后出售货物的时候也不那么容易吃亏的不是。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让大家真心让自家孩子去私塾的原因就是私塾的先生——秦先生。

秦先生本不是清远镇之人,具体是哪儿的人也没人知道。当初镇长张远上提出建私塾得到镇民的同意后,大家便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只是这私塾先生的事却让镇长李远明发了愁。

毕竟清远镇上的人历来都是靠着清李远明过活,大多都是猎户。虽然不少人也识得些字,但那些都是在与那些货商打交道中交了不少学费才得来的,说的上真正有学问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让他进山打头野猪什么的,眉头都不皱一下,你让他拿起笔杆子当先生,对这事儿,可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了。

你说到其他地方请一个先生?现今朝廷对私塾的先生可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你没那个jing钢钻,却揽了那个瓷器活儿。那对不起,就算你有些学问,那也说不得吃不了,兜着走了。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那么受人尊敬的一个原因。

虽然清远镇的人ri子过得还算富足,但毕竟靠着大山,这就意味着地处偏僻,虽然不是穷乡僻壤,交通也说不上什么便利。哪个有着先生才能的人原意背井离乡,离开家人跑着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来呢。这样的人在哪儿都可以轻轻松松地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的。

所以,镇长李远明为此事愁得是食补能安,夜不能寐。

这天,李远明终于是没办法了,决定亲自去城里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位愿意来的先生,实在不行找一个城里私塾刚结业却又没能找到事情的学生也行。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只好暂且放下

于是,他带着几个身手不错的镇民出发,朝着城里去了。

清远镇虽然位置较偏,但毕竟要经常出去出售货物,所以镇民合力开了一条通往城里的路,说不上宽阔,但也不算崎岖。李远明便和几位镇民由这条路去城里。

他们上路走了没多久,一位眼利的镇民便看到路边草丛里好像躺着一个人,靠着大山过ri子的人大都xing子淳朴善良,眼见有人需要帮助,二话不说,几人连忙跑过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