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妃暄被独孤策以智拳印击额,又听了这禅偈,顿时如遭当头棒喝,只觉有一束佛光,自天灵照下,心头尘埃,顿如沸汤泼雪,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她只觉身心惬意,念头通达,心若琉璃,明镜无瑕。真气亦随之周转全身,气机节节攀升,竟于这转瞬之间,勘破一障,突破剑心通明!
婠婠在旁听师妃暄与独孤策对答,震惊之余,本还在小声嘀咕:“装神弄鬼。”此时见了师妃暄气机攀升,顿时又是一惊:“我去!怎么回事?师妃暄的气息……这是突破到剑心通明了?”
察觉师妃暄居然如此之快,就突破了剑心通明,婠婠看向独孤策的眼神,顿时像是见了鬼一般:“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既能助我突破天魔大法,又能帮师妃暄勘破心障,臻至剑心通明……他究竟是魔是佛?”
第一卷 223,此身皈依,宝璧敬献【加更1/2!求全订!】师妃暄突破剑心通明,本就清丽若仙的俏脸上,更绽出莹莹宝光。
一时间,她整个人仿佛变成了一尊宝玉美人,予人一种剔透通明、纯净无瑕的圣洁感,清丽不可方物,高贵不可亵|玩。
她双膝跪在地上,仰望着独孤策,神情之虔诚,如同看见如来亲临。
她眼角淌落两滴晶莹若珠玉的美丽泪珠,再合什一拜:“多谢大师,助弟子破障。弟子再拜大师,愿虔心皈依,以我之剑,为大师降魔卫道。以我之身,奉于大师享用。”
在这个时代,中土佛教,禁忌远不如后世那般繁多。在南北朝时,梁武帝下旨规定和尚只能吃素之前,佛门弟子,都不禁酒肉的。
而当今中土佛门虽明文禁止酒肉了,却仍然未禁止佛徒嫁娶。
藏传密宗之中,有双修法门,中土佛门,也不避讳婚姻之事。
就在隋朝之前的南北朝,僧人结婚成风,甚至有和尚跟尼姑结婚的。大和尚的老婆,就有个专门的称呼“梵嫂”。小和尚敬称其“师娘”。
佛门势大,许多寺庙广占良田,租给佃户耕种。其中有一个潜|规则:有好媳妇儿的【佃户】种好地,有孬媳妇儿的种孬地,没媳妇儿的没地种。
从中可看出,中土佛门,对男女之事,其实很看得开——话说回来,佛门之中,本来就有肉|身布施,以爱|欲诱|惑强大魔神,削弱其斗志,将之导入佛门的一脉,是为欢喜明妃。佛经之中,甚至有明文阐述:“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慈航静斋对付难以力抗的强敌时,惯常玩弄的伎俩,便正是走的欢喜明妃一脉的路子。
当然,师妃暄现在,并非要对独孤策“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她是将独孤策当成了真佛,要献上己身,侍奉真佛。
在慈航静斋的传承中,本就有侍奉佛陀的“天女妙法”。以身侍奉佛陀,在佛门女修看来,并非犯了yin邪之戒,而是一种表达虔诚的方式,是神圣崇高的使命。
所以师妃暄敢于当着婠婠、胡小仙的面,将那番话说出来,且并不以之为羞|耻。
而胡小仙听了,也不觉得她这话,有什么值得指摘的。只是心里稍有感慨:如此仙子般的人物,居然也主动向他献奉己身,他这魅力,还真是大得没边了。
婠婠虽同样不认为师妃暄的话,有甚不妥之处,但心里总对师妃暄的用心,存着浓浓的怀疑:她究竟是真的虔心皈依,还是要用静斋惯用伎俩,以爱|欲|勾牵,谋害于他?
只有一手将师妃暄带歪的独孤策,真正明白她的虔诚。
他微微一笑,柔声道:“我知你妃暄你虔心,从此以后,你便跟在我身边吧。以你之剑,为我降魔。而等到时机合适,我自会享用你身,与你调伏魔障,共参欢喜。”
师妃暄是他煞费心机,准备的超级炉鼎,怎会如此轻易便采摘了她?
当然要等到她再上层楼,晋至慈航剑典最高的“死关”之境,再来采她元阴。那样才能收益最大化。
师妃暄又盈盈一拜,摘下肩挎的小包裹,递给独孤策:“大师,这枚和氏璧,乃我师梵清惠命我交予大师。欲以此打消大师敌意,以便弟子顺利追随大师,行碧秀心对石之轩故伎。但弟子如今虔心皈依,身心皆属大师,这和氏璧,便当弟子的入门之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