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李、樊军团,斩杀李傕、樊稠及一些劣迹斑斑的西凉将领后,独孤策搬师回朝。出征时,他带出了四万人。搬师时,他带回了七万人!
其中多出来的三万人,无疑正是新招纳的降卒。
事实上,在这一个多月的战争中,独孤策大军总共俘虏了十八万西凉军。他汰弱留强,只从中挑出了三万精锐补入军中,剩下的十五万西凉降卒,则令他们解甲归田。
自黄巾乱起,至董卓乱政,中原大地连连征战、杀伐不断,人口急剧减少。
人口锐减之下,即使洛阳这帝都周围,亦有大片良田抛荒。因此洛阳一带,有足够的田地安置那十五万西凉降卒。
至于农具、种子、房屋等等生产、生活的工具、物资,就得劳朝廷和地方官府操劳了。反正在诛灭董卓后,朝廷抄家捞了不少,目前并不缺钱。
解决了李、郭之乱,又花一个多月时间平定了许多小股溃兵造成的匪患,时至三个月后的今日,整个洛阳一带,已彻底安定下来。
而此时的时间,也已到了初平二年年末,冬至日眼看就快到了。
大汉惯例,冬至祭天。独孤策早已决定,要在冬至祭天大典上做些文章,因此今天才在府中大摆宴席,遍邀王允及朝中高官、麾下将领,准备在宴上探一探王允等人的口风。
之所以要探口风,是因为祭天之事,自古以来,都是由天子主祭。按照惯例,唯有天子,方有资格祭祀上天。
不过这一次,独孤策要为自家造势,要在祭天大典上,制造一场神迹。既如此,他自然不可能让那个才十岁的小皇帝把风头抢了去,须得想办法稍微改变一下仪式进程。
第一卷 632,谁才是祸国魔王?【第二更】
饮宴之时,独孤策忽问王允:“关于今年冬至大祭,不知王司徒可定好了章程?”
诛灭董卓后,独孤策因功升奋武将军,晋温侯。王允则以司徒兼领录尚书事。
二人一文一武,总领朝政,独孤策掌兵,王允主政。因此像冬至大祭这样的国家祭典,便是由王允来安排。
王允听独孤策问起冬至大祭,饮了口酒,叹道:“今年这冬至大祭,一应章程,自有前例可循,循例准备便是。只是……唉,如今这时节,逆贼层出不穷,天下处处烽烟,比起昔年黄巾乱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局面,真不知该如何报与天听……”
倘若是在太平时节,以独孤策和王允的权位,堪称即将走到权臣顶~峰。只要再把对方挤下去,那么自己便可如当初的董卓一般,独掌乾坤、权倾天下。
可惜,如今这天下,已经和过去不同了。
自袁绍等关东诸侯,在并没有真正的圣旨诏命情况下,擅自起兵讨董开始,群雄逐鹿的时代,已然正式揭开了帷幕。
在这个时代,诸侯纷纷自建幕府,征辟人才,擅自扩军。征伐之事,亦不再听从朝廷指示,而是想打谁,便找个由头去打谁。
最多出兵之前,象征性地给朝廷上一封奏书,之后不管朝廷如何批复,便自顾自地出兵了。
这还算是给朝廷留一分面子的。不留面子的,连奏书都省了,只当朝廷不存在,甚至还擅自任命官员!
好比袁术,在讨董联盟解散后,竟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命令他征讨荆州,攻伐刘表。而孙坚也真的欣然从命,真去打荆州了,结果死在了暗箭之下。
还有袁绍,先是图谋另立皇帝,之后在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派他攻打荆州时,袁绍居然也擅自任命了一个“豫州刺史”,并派兵攻打孙坚屯兵的阳城。袁术就让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去救援,公孙越不幸战死,公孙瓒于是怒而攻打袁绍……
总之现在这个天下,已经打成了一团乱麻。诸侯野心勃勃,擅自任免方面大员,互相攻伐,掠取领地,视朝廷如无物。还忠于朝廷的诸侯,已经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