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节(1 / 2)

毕竟此时的竟陵,已经完全是军队管理的要塞,换做是王振也未必杀得出来。

而就在这时,仿佛还不够乱似的,竟陵又传来加密急报,瞧样式还是鲁妙子亲批的一等急报。

王振看到之后,也是心中一沉,如果是什么好事,绝对犯不上搞什么急报,鲁妙子自己就能做主。

恐怕是有什么干扰到自己之前战略部署的大事,鲁妙子才会发急报……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振看过急报之后,也顿感一阵头大。

之前王振的设想很完美,北方一个王世充,对大楚来说就是不设防的踏板,只要到时大明尊教也一起反他,短时间之内,便能接收他这个“郑国”。

王世充也的确是不负所望,在击败李密之后,便祭天立国,国号为“郑”。

然而在封赏群臣的时候,别说是对新降之将的安抚,即便是对灭瓦岗有功之臣的封赏都乏善可陈,反而大封亲族……

王玄恕封汉王、王弘烈为魏王,王行本为荆王,王泰镇为宋王,王世恽为齐王,王道徇为鲁王,王弘烈镇守襄城,王行本守虎牢,王泰镇守怀州,王世挥守南城,王世伟守费城,王道徇守曜仪城……

立志于将整个“郑国”,打造成王家军,而且全不掩饰、吃相极其难看,几乎能封的要职,全都清一色的是王家人。

别说是打了胜仗却没多少封赏,反而被无缘无故削了兵权的将领们,即便是欧阳希夷为首的武人客卿,也对其大失所望,纷纷动了请辞的念头。

而王振之所以将目光放向南方,没有急于将快把自己玩死的王世充接收,便是看准了李唐两分,如今秦王李世民自立,即便李世民有心停战,但是手下将领与李唐却是血海深仇,即便是李世民的威望,这时如果提出与李唐停战,只怕手下的人也要造反。

两者互为死敌的局面,即便是看出有诈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也无力挽回。

故而王振以此判断,两者现在肯定没工夫伐郑,尤其是秦军,更是和宋缺早有盟约,现在也不敢背盟。

但是王振也未料及,自己还是漏算了一点。

那就是李唐没了李世民之后,换上了李建成带军,原本对外作战能力便有所下降,现在与自立的李世民开战,情形更加不利。

尤其是李建成麾下的将领,有些虽然不是天策府旧部,但也曾经是李世民的老部下,对李渊屠杀功臣家族的事情,心中怨怼,战时全不用命。

如果不是李世民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和父兄拼命,恐怕李唐即便兵多将广,也免不了要陷入绝对劣势了!

然而这时候,李渊将注意力,放在了刚刚投效的李密身上……

原本“因果线”中,李唐虽然为了招贤纳良的好名声,接纳了李密,但是却将其闲置起来,之后李密不甘寂寞,悍然反唐、结果连个水花都没有就被按死了。连在隋唐演义、说唐传等其他作品中,对其忠心耿耿的王伯当,都私通李渊告密,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过现在因为王振的蝴蝶效应,一切却不同了。

虽然李密刚刚投唐的时候,比原本“因果线”中还惨,除了些亲兵和军师沈落雁,几乎没有瓦岗旧将跟随他。

但是现在因为李世民自立,李唐正是用人之际,而且也恰恰是因为李密没有带什么瓦岗旧将,使得李渊反而对其放心许多。

故而李渊竟是重用李密,令其自领一军,讨伐他那忤逆子……

之后令李建成率领另一支唐军,南讨王世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