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安长林顿了顿:“而这一次,你以为真的是省会在这边的人,没法处理仁民大厦?!”

“难道不是么?!”

安长林闻言不由得冷笑:“当年那位投资商的资金链断裂的很诡异,而这些年之所以没有人敢接手……”

“是因为当年黄老支持陈泰进入省会,结果被人打回去了!黄老一怒之下,直接扣下了仁民大厦!”

高启强听到这里擦恍然大悟!

原来是省会派和京海派的斗争啊!

省会派被黄老死死的压着,还有何黎明在旁帮忙,所以仁民大厦就被吊在他们面前,每天打他们的脸。

省会大佬受不住了,正好自己在京海冒头了、又是京海人,还跟孟德海有关系。

算下来理论上是“京海派”的人,所以把高启强找来擦了这块抹布。

自己要是把这件事情办好了,那是他们的成绩。

要是办砸了……

顺势可以把京海派,再扫一遍!.

第七十四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高启强长长的舒出一口气,如果这么一样说,他顿时就明白了里面的关窍。

京海派作为一个派系逐渐的日薄西山了,但黄老显然不想让京海派就这么没落下去。

虽然上面京海派的势力几乎没有扛鼎之人,但肯定是有相应的门生故吏照应着。

那一批门生故吏,估计跟黄老的年纪也差不了多少。

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黄老退下来后整整八年,省会派居然依旧动不了京海派半分。

哪怕赵立冬已经是到一手遮天、黑料满地的地步,一个何黎明压不住这么大的事儿。

李响、安欣多次上报、证据确凿,就算是何黎明压住了难道就没有人继续上报?!

或者说,安欣他们就没有尝试过往更高层次上报?!向不同的大佬上报?!

显然是不可能的,但都被人压下来了。

黄老退下11来八年后,上面的工作组来了,大会上何黎明就在边上坐着,尽管一言不发但影响力却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一手提拔的徐忠挂帅出马,杀奔京海才有了整个故事在二十年后的开端。

高启强同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

赵立冬在拜见黄老的时候,那一番对话。

当时黄老语重心长地对赵立冬说:“你在市里,孟德海在代表,论起来,你们都是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就应该通力合作,为京海做贡献”。

当时赵立冬是怎么对应的?!

他面带委屈色彩地回答说:“黄老,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根子它不在我这儿,您为什么不管教一下孟德海呢?”

也是这个时候,黄老又语气微妙的告诫赵立冬说:“孟德海眼高于顶,他看得起谁呀?他那性格,这几年没少遭罪,你就不要再给他雪上加霜了。”

黄老的告诫,让赵立冬马上重新表态:“既然您这么说了,我就一定朝着稳定团结方向去努力。”

在这里,黄老提到“孟德海”一直都是用全名。

这说明什么?!说明两人,其实并不亲近。甚至隐隐带着生疏,而接下来的对话则是表明了黄老为什么会突然跟赵立冬提起孟德海。

黄老当时对赵立冬说:“好像听说,孟德海的姑爷杨健,当初竞争副局长的事情又翻出来了?”

赵立冬的回答是:“是啊!今天专案组派来两个小孩子,直接就冲进我办公室去了,非常地不客气,我是编了个理由才来看您的。”

黄老当时的语气略带埋怨:“这个徐忠,什么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了?”

这个时候赵立冬趁机火上浇油:“人家胃口大着呢,要把咱们京海一口一口地全部吞掉。”

这里“咱们京海”这个形容词,就很有意思了。

黄老哪怕退下来,依旧是京海派的核心!

面对着赵立冬这种并不高明的拱火,黄老只是告诉赵立冬:“所以啊,你和高启强、孟德海就不要再你扯胳膊我扯你腿的了,船翻了,谁都跑不了!”

很显然黄老根本就不想管孟德海的事儿,只不过徐忠已经要把京海派最后的根基给挖掉了。

所以黄老才出声告诫,但也只是告诫赵立冬。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跟孟德海说过半句话,黄老提到“孟德海”用了“眼高于顶”这句话,说他“看得起谁啊”。

而且也很清楚“他这几年也没少遭罪”,然而身为舅舅的黄老却没管过。

直至徐忠下来,才告诫赵立冬“船翻了,谁都跑不了”。

最终赵立冬、孟德海的下场,也一如黄老预言的那样。

船翻了,京海派被清扫殆尽。

也是从这个对话中,可知高启强当时也成为了“京海派”的一员,地位相当于是“泰叔”。

管中窥豹,高启强当时已经可以和赵立冬分庭抗礼了。

但他一介商人,顶多有些偏门行的手段,凭什么跟赵立冬对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