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讯运营的仅有一位973,且经验并不丰富。
而小超人侧重的又是资本运作,这导致的是他头重脚轻最终因为巨大的超额差,导致股价全面陷落。
他自己又清楚无力回天,干脆先手跑路。
所以这给了盛和集团一个机会,一个吞下盈科数码港和整个港岛电讯的机会。
第二、这个项目的营利性。
张雷这边统计过,港岛电讯本来就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只要维护好这些用户的话,每年产生的利润就有数十亿港币。
而在营销方面,高启强这边又给出了好些意见可以提振用户数量,同时抢占更多的市场。
那些营销计划经过张雷和团队的沟通、市场调研,都说明这些计划的可行性极高。
第三、港岛已经有了推出3G牌照的口风,如果能够拿下3G牌照的话,那么首先资费就会提升一大截。
同时这还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新用户,至于如何让港府将3G牌照交个盈科,这就要关系到第四点了。
第四、盈科数码港的运营,无论是高启强还是张雷都觉着,小超人把盈科数码港仅仅是当作地产来操作,实在是太蠢。
高启强在和张雷的团队商量之后,决定按照京海盛和的模式来招商,所有的租户全部采取“底租1000港币+5%营业额提成”的模式。
毕竟电子数码产品,没有餐饮那么的暴利。
用低租金吸引来租户、大代理商,直接在这里开设旗舰店,这样可以吸引到巨大的人流。
另外则是跟港府申请楼下前后的空地白天放空,晚上则是交由摊贩们摆设档口,形成新的夜市。
这些摊贩们的牌照由港府派发、税赋由港府来收,而档口的租金亦是按照“1000港币+营业额10%”来收取。
也有着这样的一个数码港在,盛和自然就好跟港府谈将3G牌照下放到盛和来了。
而这方面的盈利,京海盛和的高管们自然比谁都清楚。
甚至如何营销、如何招商、如何管理安排,也全然知道。
至于楼上的住宅高启强和张雷并不打算开发成住宅,而是将他们平价租出去,仅限数码创业公司。
关于3G时代的便利,张雷和团队做过深入的调查。
简单说,就是更快捷、更迅速。
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手机上刷视频、看图片,甚至玩一些在线小游戏。
这方面高启强并不打算亲自开发,而是交(bbcj)由这些公司来开发,盛和作为代理,在拿下3G牌照之后捆绑运行。
在数码港上的房子,是给这些小型企业准备的。
高启强甚至打算为他们向港府申请减免税,还提供一定的资助,帮助他们度过创业初期的困难。
而这些房子,按照每套1000港币租给他们。
这在港岛来说,已经是极为低廉的价格了。
但限定了他们不得转租、不得合租,甚至不得从事数码以外的行业,否则的话盛和有权收回房子。
而整栋的数码港,将会全面的改名为“盛和数码港。”
“介绍完了这些盈利点和相关的营销策划,接着我们来谈谈关于收购的困难点,和我们要面临的困境。”
张雷不会只说可能的盈利,也要说即将面临的风险。
首先就是要继承盈通方面高达130亿美刀的债务,这份债务每个月产生的利息,就得有一个多亿。
而且还是美刀!也就是说,每个月所产生的利息将会高达十多亿!
这笔钱,足以让在座的诸位被压的近乎窒息。
每个月光利息,就得还上十多亿!
盛和现在的资产,也就够人家还几个月的利息的。
但好消息是,高启强经过和中行的接触,他们已经决定减免一定的利息,并把还款期延长到八年。
每个月的利息降低到六个亿。
这算是个好消息,几乎砍掉了一半的利息。
然而每个月要六个亿,这利息算算也是让在座的诸位脑子炸掉。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GD资本的母公司愿意让盛和以国内的资产作为抵押,低息借贷30亿美刀给他们完成这次收购。
还款期是五年,每年的利息则是要2亿内地币。
按照张雷的估算,现在盈通的资产在市场恐慌性的抛售之下,已经跌到了不足二百亿港币。
但实际上港岛电讯的总资产和盈利,都还是在的。
至少能够价值400亿港币,急于抛售他的小超人和其余高管们手上,可以用不到十亿刀就收回来股权。
其余的散户、投资人手上,则是估算应该三亿刀就差不多了。
因为最近张雷已经在默默的收购市场上闲散被抛出的盈通股票,现在几乎已经掌握了55%的份额。
小超人他们手上则是还握着大约25%,几个大投资人手上则是掌握着15%左右,余下的10%则是在散户们的手上。
这些要收回来,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