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五十五章 穿越者太多了(1 / 2)

神秘让我强大 木恒 10981 字 1个月前

闻人升扫视过去,伸手一抹,整个战场世界,顿时时光倒流,又回到了没有遭到破坏之前。

不过记忆,他没有给抹杀,还是保留一下的好。

张猛看着眼前飞速回退。

又回到了与心腹对抗的一幕。

而在这时,他明白,又是神明出手了。

果然,神明看烦躁了,就会出手。

他对此已经麻木了。

为什么神明会看中他了?

他明明就是一个普通人。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烦恼了。

因为闻人升已经研究完毕了。

一个普通人从小人物崛起成为大人物的心路历程。

弱小,挣扎,强大,对情绪价值的追求,接着失望,最后麻木……

“你获取了心理知识的少许神秘度,神秘度上限增加500。”

“当前神秘度上限20万又1500点。”

不错,不枉费他花的心思。

闻人升随后送给了对方一点报酬,那就是让对方有一个选择

“回到真实世界,还是留下来。”

张猛决定还是留下来。

回去真实世界干嘛?

房贷车贷苦苦挣扎吗?

于是他选择从心。

闻人升点点头,没再管张猛。

他决定换个新东西去看看。

没看到小幻都腻了吗。

“这次,去个历史时空看看吧。”

“好。”小幻拍手。

“正好补习一下历史知识。”

小幻回到阴影里蠕动着爬走。

……

闻人升看向无尽虚空,一道道光芒在眼中闪过。

一念之间,时空仿佛被折叠。

他的视线穿越无尽星河,最终定格在了一处古老而又繁华的世界。

大明1565。

嘉靖年间。

皇帝渴望求道。

他的身影下一刻就站在一座巍峨的城楼上。

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片飞檐翘角的古建筑。

这是一处江南城市。

江南城市,温度高,雨水足。

有水有温度,在勤恳吃苦忍耐的百姓手上,就有鱼米。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商贩的叫卖声、马车的轱辘声、还有那茶楼酒肆中传出的笑语声,交织成了一幅烟火气息的市井画卷。

阳光洒在斑驳的城墙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闻人升对于进入历史世界,总是有一种额外的真实感。

大概是因为有苦痛,也有欢笑。

大多数人,挣扎着过活,能笑一天就笑一天。

很容易让人产生比较下的同情感。

闻人升心中想着。

他缓缓走下城楼,步入繁华街市。

只见街道两旁,各式各样商铺,琳琅满目。

有卖丝绸的、卖瓷器的、卖书画的,还有那香气四溢的酒楼和小吃摊。

人们竭力地求活,没有任何人为你兜底。

所以人们自发组建出宗族,勉强兜底。

能抗小灾小难,但是抗不住大灾大难,天灾兵火,都抗不住。

所以宗族到底还是解决不了大难,注定要被更高的组织形式代替。

闻人升的目光被一家卖胭脂水粉的小店吸引。

店内一位姑娘正在两个丫鬟的陪伴下,精心挑选着化妆品。

她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意。

这年代江南之地,还是挺放开的。

因为那不是个姑娘,而是个公子……

是的,男人大白天装成女人,穿女装,就这样放开。

但也有人说,这是部分清醒者,面对积重难返的弊端,开始感到无解和放纵。

闻人升继续前行,穿过了一条条狭窄的巷。

他来到了一处相对安静的书院。

书院门口正挂着对联

“风声雨声……”

里面书声琅琅,学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先生讲解四书五经,准备着童子试。

闻人升知道,江南一带,卷得吓人。

大明之时,考秀才的难度堪比后世考985了。

这并不夸张。

许多发达县的,都是几千个读书童子,选出几十个秀才。

而且这里面还要扣掉有关系的,留给正经读书人的名额少之又少。

而且老少中一起卷。

这里可没有应届考生加10分的优待。

闻人升站在窗外,静静地聆听着。

他感受不到这些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只能感受到他们对秀才的憧憬,对老师尺子的恐惧。

许多学生和后世学生一样,迫切期待着放学后放风筝……

书院里也就那么10多个人,一心苦读,有可能秀才三次考试中,能通过前两关。

县试、府试、院试,过了两关才有资格叫童生。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大明1566的世界中,却隐藏着一股不寻常的暗流。

闻人升看过一阵书院后,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学习,学个p!”一个小胖子不屑道,“等老子造出轮船来,就下南洋割据一方!”

“不比辛苦十年读书性价比高?”

“再说,秀才算什么?状元三年一个,在朝廷里苦熬的也多的是。”

“被砍头的进士,也是一大把!”

“老子可不想辛苦十年去当狗!”

说着他开始画蒸汽机。

闻人升想要告诉对方,造出可用的蒸汽机,一个人开搞也得十多年。

当然这也要看对方的原始姿本,如果有一个很强的靠山,造出来凑合能用的,可能5,6年就行。

随后闻人升又发现,这个世界中的缝隙很大。

穿越者远比他想象的要多。

他们或明或暗地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走向。

有的是读书种子,走读书之道,成为权倾朝野的大臣。

有的则化身为富甲一方的商人。

更有甚者,同样在尝试改变历史进程。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公子身上。

这位公子正站在一座三层酒楼上,俯瞰着整个城市。

对方眼神中透露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不屑和鄙视。

“一群傻瓜,没有高明的想法,最后还是白费劲。”

“张居正辛苦十年,最后自己死后被抄。”

“家人都被饿死了,这说明了啥?”

“当狗没有好下场!”

“穿越就得造反,晚造反不如早造反!”

他自言自语着。

当然他不担心被人听到。

实际上大明对于读书人的言辞管得不是很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