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就需要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语,这样的话,就算事后对方错误解读,导致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也能甩锅给对方。
举一些例子,我们可能偶尔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在发言,其中会频繁的出现表示关切、亲切友好的交谈、坦率交谈、表示赞赏、表示尊重、表示遗憾等字眼。
这些辞令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例如,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该政府将采取强硬的步骤。
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对方暗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该政府将予以干预。
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着友好关系即将变为敌对状态的警告。
说会谈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会谈并未取得具体成果。
而例如我们看新闻的时候,某某国的领导人来访,我国领导人接见,双方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这其实就是字面意思。
加入换成坦率交谈,那就说明分歧很大,无法沟通。如果换成了交换意见,就说明会谈中,我们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还有诸如充分交换了意见,这代表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
我们持保留态度,代表我们拒绝同意。
我们对此表示遗憾,这是在表达不满。
针对此次事件我方不能置之不理,这是即将干涉。
针对xx方的举动,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你们负责,这说明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当然,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勿谓言之不预也,代表着你小子别怪我们事前没提醒你,准备好棺材吧。
……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这些的外交辞令。
看似好像无用,实则在外交当中,却是必须要有。
外交发言稿,虽然看似很难,但只要了解事件发生原委,知道国家对此事的态度,就能根据这些外交辞令撰写发言稿并进行发言。
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全靠个人悟性。
了解到这些之后,再加上顾晨前世做经济参赞的时候,也发过不少次言,也算是有不少经验。
当下就前往新闻司,准备和那里的智囊们先见见面,相互熟悉一下。
虽然是借调,但此后估计要在新闻司呆不短的一段时间,还是要gao好同事关系。
ps:今天咋一天都没有评论啊,难道没有人看书了吗?
书评区冷清的怪吓人的,如果有人的话……能吱一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