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心瓶,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转动的瓶子。
    二者以凹槽和突起相互连接,要考虑到陶泥在烧制时候的膨胀。
    内部的瓶子是珐琅彩的图画,其上绘制着山水人物、花鸟虫鱼。
    外部的瓶子是镂空设计,有很多镂空的地方,可以看到内瓶的图画。
    瓷器最终烧出来后,可以从上面旋转内瓶。
    这样,通过外瓶的镂孔,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么,犹如走马灯。
    不得不说,清朝真的是把瓷器玩出花来了!
    这边的皇帝别的不说,是真的会玩。
    当然,手艺人还是汉族的手艺人,皇帝爱玩,所以行业发展的就鼎盛。
    秦飞准备好材料,开始创作。
    期间有人和他打探这一次做的瓷器是什么,他都是避而不谈。
    转心瓶难度很大,没烧出来之前,还是不要立flag的比较好。
    同一时间,有一些窑口,对这次的文化博览会也颇为的在意。
    “这次博览会瓷器作品不会超过十件,如果我们的能被选上,对品牌是大好事。”
    “秦飞名头太盛,要是能赢他一手就好了。”
    “不知道他这次做什么瓷器,瓷器就那几种技巧,胚子弄的漂亮点,釉弄得好看点,烧出精品也不难。”
    为了博览会,不少窑口都在努力,手艺人们也进入热火朝天的创作之中。
    这样艺术界的盛会,自然是没人想错过。
    大家铆足了劲儿,都想在活动上露脸。
    但能被选中参加的瓷器就那么几件,想出彩,可不容易。
    秦飞有条不紊的烧制瓷坯。
    对他来说,制作转心瓶的内瓶很简单。
    无非就是一件珐琅彩瓷,再把底部做成有一个凸起的形状,到时候架起来烧制。
    但是外瓶,就稍有些复杂了。
    外瓶分为两截,口径一截,肩腹一截,两截单独烧制。
    在瓷坯未完全干的时候把内瓶放进去,需要考虑到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烧成后的收缩率。
    确保外瓶和内瓶能够严丝合缝。
    外瓶内还要放好套合榫心的小扭柱,以此固定内瓶并让其转动。
    最后外瓶的两截合并在一起烧制,在交合处描金处理,确保看不出交合的痕迹。
    瓷母是融合了十七种华夏最顶尖瓷器工艺的工艺。
    转心瓶就是融合了榫卯结构、套瓶、镂空雕刻的工艺。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瓷器的难度比瓷母还要大。
    瓷母最难的在于多次烧制,不能让釉彩出现一点问题,需要绝对的细心和对瓷器出神入化的理解。
    而转心瓶光是处理瓷坯的过程,就让人望而却步。
    老祖宗确实会玩。
    明朝发明了套瓶,就是大瓶里藏小瓶。
    清朝以套瓶为基础,又发明了更难的转心瓶。
    瓷器被他们玩出花来了!
    秦飞作为宋朝的瓷器手艺人,能看到后世这么精彩的瓷器,也觉得有意思。
    “要是宋朝时候就有这种手艺就好了,那些大师傅们肯定很乐意学。”
    秦飞想起自己的瓷器师父,心里喃喃。
    不过,旋即他又摇了摇头,
    “也不对,那个时候,大家好像看不起太花哨的东西,瓷器要越简单越美。能转圈还要加雕刻,估计不受待见。”
    秦飞在制作转心瓶之余,思索着曾经的趣事。
    手机在一旁录制着他制作转心瓶的过程。
    自从上次瓷母的事件之后,秦飞发觉了网络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处。看书喇
    现在他制作瓷母的视频,还被陶瓷学院当做教科书供大家观赏。
    不少窑口也都在学习他制作瓷器的过程。
    很多普通网友也了解瓷母的制作过程。
    “以前的教学,只能面对面教育一次。”
    “有了网络,教学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多次学习,确实厉害。”
    “能把制作转心瓶的视频拍摄下来,也算是我对弘扬这门技艺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