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文物修复之前。
    秦飞对着镜头解说:
    “今天要修复的这件官窑瓷是葵瓣洗,也叫八瓣葵花笔洗,属宋朝官窑作品。”
    “这件笔洗经历岁月的洗礼,稍有磕碰,所以有几个地方存在白色的磕碰处。”
    他面前的实木桌上,摆放着一件深青色的宋官窑作品。
    而且出自北宋官窑。
    只见青色的官窑瓷葵瓣洗的边缘处,有四五个白色的小坑,露出了里面白色的陶泥,釉已经都被磕没了。
    这件近乎完美的瓷器,由于这个原因,观感差了很多。
    就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脸上却充满疤痕一样。
    主持人马娟在秦飞的旁边,扮演了提问者和好奇者的角色,她惊叹道:
    “本来看这件瓷器还很漂亮,但是离近了看,这些磕磕巴巴的地方很影响观感。”
    “这些瑕疵让它不完美了。”
    闻言,秦飞立刻补充道:
    “修复这几个地方,美观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保护它。”
    “如果放任剥离的地方不管,釉面剥离的区域会越来越大,会不断地被腐蚀。”
    “毕竟有了缺口,腐蚀就会变得容易。”
    “填补起来之后,釉层能更长久的维持下去。”
    闻言,马娟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有了缺口,腐蚀就会变得更容易。”
    文物的修缮之中,也蕴含着人生的道理。
    秦飞是目前唯一能维修这件文物的人。
    因为只有他能调配处宋官窑的釉。
    马娟又问道:“秦大师,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修复这件瓷器的步骤。”
    “大家对故宫的文物很感兴趣。”
    “毕竟这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瑰宝。”
    秦飞看向两侧,轻声道:
    “这个房间叫做陶瓷文物修复室,我先讲解一下陶瓷文物修复室的环境。”
    “首先是光线,朝向要南北通透,并且北面是主要的采光面,避免阳光直射。”
    “修复室内避免杂光扰乱,所以不能有明亮或者反射的物体。如果自然光不足,就需要灯光补充模拟自然光。”
    “空间不能显得压抑,同时要控制有害气体的及时排出,确保气体成分稳定。”
    “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在65%,工作台要有防静电设计。清洗池的水龙头要套上橡胶套,避免冲洗文物的过程中磕碰到文物。”
    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总是有一种熠熠生辉的感觉。
    一些基础的知识讲解结束,秦飞便开始重头戏,修复瓷器。
    这个过程说简单也简单,只有清洗和渗透加固两个步骤。
    先把瓷器用蒸汽、超声波的方法清洗干净,确保补的地方没有杂质。
    原理类似手机贴膜前,要把镜头上的小灰尘都粘下去。
    然后,把配置好的釉加热,用细小的工具把烧红的釉补在缺口处,釉冷却的时候,就会和瓷器融为一体。
    过程并不复杂,要的是手稳,能把釉浆补得平平整整。
    这是精细活儿,手抖的人根本做不了。
    秦飞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得天独厚,又是瓷器艺术大师,这点自然难不倒他。
    接下来的修复过程一直有机器在定格拍摄。
    马娟和摄影师到故宫外面,拍摄一些转换用的场景。
    他们找了一个合适的角度,能拍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场景,然后把摄像头固定在这里。
    到时候把视频加速,通过太阳的变化展示时间的流逝,作为转场很不错。
    还有些俯拍的镜头也很好。
    秦飞开始专心致志的修复,钱文武给他帮忙。
    秦飞把特殊配置的高温釉浆倒入到釉坑的地方,再用细小的刷子刷得平整。
    他的手艺非常细致。
    慢慢的,一个个小坑被他完全的填满。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打扰他,也没有人说话。
    直到他做完这一切,又把瓷器放在无菌的密布容器中冷却。
    镜头下,高温釉和瓷器颜色还有些差别。
    不过,在慢慢冷却中,釉色会完全融入到瓷器中。
    忙完这一切,秦飞从修复室走出来。
    马娟看他出来,连忙走过去,笑问道:
    “秦大师,修复完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