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话,其实是有感而发的。

何老师听完了黄小厨的话,歪了歪头,很显然是在思考着。

楚生笑了笑,却对于黄小厨的话颇为认可。

一个好的导演,确实是需要会挑演员的。

打个比方来说。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闻就展现出了自己在挑选演员时的卓越眼光。

而对于很多演员来说,他们缺的其实并不是演技,而是一个好剧本和合适的角色。

就比如周公子,你觉得她有演技还是没演技?

如果你拿《如懿传》这样的电视剧来看,会觉得周逊就是个烂演员。

然而,就在拍《如懿传》之前,周逊却因为在《李米的猜想》中的表演而拿到了国际电影节的影后。

甚至于,她之前的电影电视剧,更是横扫诸多大奖。

但拍这两部电影的都是同一个周公子,为什么一个电影会被骂、一个电影会拿奖?

还是因为《李米的猜想》里的角色更能让周公子得以发挥嘛?

当然,

对导演来说,如何调教演员也是导演功力的一个体现。

比如在《武林外传》里,一个著名的段子是导演尚静先忽悠于恩泰读了一堆书,临拍摄前却又告诉他那些书没什么用,这样于恩泰就演出了吕秀才那怀才不遇的劲儿。

而在这个事件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于恩泰是没办法自己进入状态的。

因为于恩泰没办法自己告诉自己,你先读一些没用的书,然后就有怀才不遇的劲儿了。

这样他永远也演不出来怀才不遇。

只有导演忽悠他,让他对此事完全不知情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最后的表演状态。

所以,

一个好的导演,一定是懂得调教演员的导演,国师、陈凯戈等等,都是如此。

说起这个来。

楚生倒是知道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各个导演拍戏的风格不同,对演员的刺激程度也不一样。

像墨镜王就会戴着墨镜装逼,不说好,不说坏,就一遍遍往死了磨。

李桉则对演员的资质要求极高,不然他觉得无法沟通,在现场都是点到即止。

徐可却很可爱,他在导演圈里是很热衷演戏的,多年来都秉承着一个爱好:亲身示范。

所以说新人演员碰上墨镜王就是个死。

碰上李桉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碰上徐老怪那就偷着乐去吧。

他有耐心,并且擅于改造花瓶和菜鸟。

港岛那些著名的花瓶,有好几位都是被他改造出来的。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虽说演员吃天赋,但实际上很多导演虽然没专门学过表演,在演技上却一点都不逊色。

比如说国师,以演员的身份出演了《老井》,而凭借着这部处女作,他直接拿下了东瀛国际电影节的的影帝。

冯晓刚则凭借《老炮儿》中的表现,拿下了金马影帝。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导演,至少也是多半个优秀的演员。

但在另一个方面,对于导演来说,如果有能长期合作的演员,往往会让双方都有巨大的成长。这是因为,当导演熟悉了演员之后,在设计情节、场景等内容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情节改动为适合演员发挥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演员展现自己的演技,同时也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展现。

比如国师与巩皇的黄金搭档,一开始只是国师发现了巩皇的天赋,但后面巩皇能塑造出如此多众多优秀的角色,背后其实是国师花了巨大的心思,为巩皇来设计适合她的情节和场景。当人们谈论巩皇演技的时候,更多地是说她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秋菊打官司》等电影中的演技,而不是《唐伯虎点秋香》、《三打白骨精》等电影中的演技。

另外,对于演员的演技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前北电、中戏等院校招生的时候,招生人员会偏向于招不同类型的学生。

这是因为每一届表演系的学生最后都要排演一场毕业戏来作为教师们教学结果的证明,这样一来,招生人员在招生时就必须要考虑到考生与不同角色之间的适配性。

比如说《雷雨》,周朴园与周冲、周萍、鲁大海四个人都是男性,但他们所要展现出来的气质完全不同。

你不能让刘浩然去演老奸巨猾的周朴园,你也不能让汪宝强去演富家少爷周冲。

他们都是很不错的演员,但也只能是在各自的戏路里发挥,而不可能是很多人想象的演什么像什么。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梁嘉辉一样。

那位可真是千面影帝。

……………………

他们在这里聊的开心。

直播间的观众们都已经傻眼了。

“卧槽!”

“这特么也太专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